杨恒均:那满满一火车的鸡蛋到哪里去了?(图)

作者:杨恒均 发表:2009-09-24 03: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广州地铁站看到这幅雷人的广告牌,特地叫来朋友帮我拍照)

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有很多段子,或者短小精悍的故事,大多很好玩,不乏恶搞,年轻人就以为这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其实在各个时代都有类似的玩艺,例如我生活的六、七十年代就有很多。特别是中苏关系破裂后,为了让国人从思想上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特别是对苏联集权独裁和特务治国的本质认识,当时的某机构直接从美国引进一些恶搞苏联党政机关特别是臭名昭著的克格勃的段子。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莫斯科拥挤的车站大堂,一位老妪的脚被一个中年壮汉重重踩住了,那老妪疼得够呛,可中年壮汉好像若无其事的样子。于是,那老妪抓住中年男人的风衣,要求他把脚挪开,并要求他道歉。那中年男人不慌不忙地掏出一个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证件晃了晃,老妪立即明白了,原来中年男人是克格勃。老妪赶紧松开了手,忍住被踩小脚的痛楚,恭恭敬敬地对克格勃道歉道:对不起,我不小心把脚放在了你的脚下面,对不起啊,可以请你高抬贵脚,放过我吗......

这些段子风趣幽默,翻译成中文后,立即在国人中传播,客观上帮助了普通国民消除了对"老大哥"苏联的崇拜。当然,能够恶搞的对象并不多,当时的主旋律还是"正搞",以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引导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尤其是涉及到中外关系,更是云里雾里,莫测高深。涉及到周恩来总理幽默果断、机智聪明的小故事和段子数不胜数。其中一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中美贸易的。那时我还很小,好像刚刚上小学。故事是这样的:美国的鸡蛋不够了,从中国购买了满满一火车的鸡蛋。由于当时的中美没有建交,这笔生意自然是周总理亲自批示的。当满满一火车的鸡蛋运到美国后,那些长着鹰勾鼻子的美国人左检查,右检验,简直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最后竟然宣布:中国运来的鸡蛋里发现有超标的农药成分,不符合美国食品安全标准。美国人勒令火车就地折返中国,并阴笑道,中国人如果不服气,可以不退还购买鸡蛋的美金。

外交无小事,当时中美之间没有"外交",自然是外贸无小事。周总理听了汇报后,当即挥舞大手作出了决定,立即把美国人购买鸡蛋的美金连本带息退还给他们,同时作了另一个决定--也是这个故事的高潮。周总理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们仿佛都看到他老人家站在办公室里,双手叉腰的伟岸样子。

周总理当时作出的另一个决定是:当着美国和全世界的面,把装满鸡蛋的火车直接开到太平洋边,把所有的鸡蛋倒进太平洋里......

几乎所有我认识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我自己,听到故事高潮的霎那间同时欢呼了、激动了、高潮了。痛快啊,痛快啊,美国佬,以为你刁难我们,看不起我们和我们的鸡蛋,就能够难住我们?我们幸亏有一个好总理啊,他不但保住了中国人民的面子,而且还无情地痛击了无耻的美帝国主义。听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仿佛看到长着鹰勾鼻子的美国佬那震惊、痛惜、后悔和难堪的表情,至少在那个时刻,我们自己都吃不到鸡蛋并且还常常饿肚子的事实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共和国有面子了,共和国的人民有面子了,我们迎头痛击了仇敌--美帝国主义......

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不过,我认为有必要交待一下这个故事的背景资料。当时,我的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但每个星期如果能够吃一到两次"蛋炒饭",实在是幸福的事儿。我生活的那个时代,鸡蛋是属于奢侈品的。我想编写这个段子的人应该也不常常能够吃到鸡蛋,否则,他不会装了满满一火车鸡蛋。当然这个故事如果把鸡蛋换成其他的,也同样震撼,当时除了鸡蛋,吃的和穿的几乎都很稀缺。装满一火车的任何食物,哪怕是大米,都能够让我们空空如也的肚子产生幻觉。

当然,"鸡蛋"并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正如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后,谁也没去追究中美之间通火车了吗?火车能够直接开到太平洋岸边,然后把鸡蛋倒掉后扬长而去吗?当时大家的大脑都是线性思维,不会转弯,一个故事只有一个结尾,一个结尾只能产生一种思想。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你听到后能够兴奋、激动和高潮,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暂时也会忘记"缺衣少食"的现实。

不过,我之所以对这个故事记忆犹新,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吃鸡蛋,这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巨大的悬疑:后来大概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只要我肚子咕噜叫了,或者馋嘴想吃"蛋炒饭"了,我都会在私下里开动小脑袋琢磨:他们把那满满的一火车鸡蛋倒在哪里了?如果我能够找到的话,不但我每天都可以吃"蛋炒饭",而且我会给我的父母、哥哥姐姐、亲戚朋友、老师每人一大包一大包鸡蛋啊......

当然,这是私下的琢磨,后来的某个时候,我会为自己丢了全中国人脸的想法感到脸红。这就是我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部分。后来到北京工作后接触了一些老同志,从他们口中我才知道,原来我听到的那么多趣闻轶事(也就是现在的段子、短信和小故事)几乎都不是真实的,也不是"民间流传"的,而是有一些机构专门负责编写出来的,有些是为了用气球送到台湾去做宣传,而更多的则是用来满足广大的中国人民的饥饿的肚皮和更加饥饿的自尊心。

我不知道年轻人是否看懂我在说什么,毕竟他们离我们那个时代太遥远。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实在很神奇,难怪有文革中过来的人还在怀念那个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嘴馋"蛋炒饭"的孩子听到满火车的鸡蛋被倒进大海里,竟然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建立起来主要用来限制自己的国民冲出去的国家,却能够让全国人民都以为全世界的侵略者都想冲进来;一个饿死了几千万人的国度,几亿民众都沉浸在解放全人类的歇斯底里之中......

时代已经变了,但这类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只是"鸡蛋"可能变成了"鹅蛋"(见《卖鹅蛋的婆婆说,美国人都要饭去了》)或其他什么物件。有时我忍不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故事可以经久不衰、大行其道?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善良和愚昧?以及忽悠我们的人太强大和太狡猾? 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

当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当我很想吃"蛋炒饭"的时候,他们用满满一火车的鸡蛋诱惑我不顾自己的肚子而忘我的去爱国,可恶的是他们;而当我长大了,如果我还去相信他们编的故事,那可恶的不是他们,而是我自己。

 2009/9/20

原题目:杨恒均:60周年之:那满满一火车的鸡蛋到哪里去了?

附录:老杨摄影展:


(这张是我摄于西安碑林大院里的文物收购暂存地,不知道是谁挖出了一个小孩子的石头棺材,送到这里卖几个钱--小棺材里的小小骨架哪里去了?我拍下这张照片,朋友问我为啥拍这具不知道什么朝代的小孩子的棺材。我说,我在拍后面那个标语:让文明的春雨滋润每一片空间,愿道德的和风吹遍每一颗心灵。)


(我拍摄的60周年国庆前夕的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微笑了六十年,见证了发生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风风雨雨,还有灭火器。。。)


(每次到国外看儿子,都给他们买很多玩具,其实玩得最起劲的是我,例如这次,买了两个遥控直升飞机,一个遥控越野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转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