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公共浴堂(图)

作者:李恩柱 发表:2009-11-11 15: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沐浴的生活习惯,在中国流行很早。初时,先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在炎热的夏天用河水洗濯身体。商周时期,专门用来洗浴的器皿已经出现,人们可以不再到河里洗浴了。《庄子•则阳》:"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这里的"滥",假借为"鉴",指浴器。《说文解字》:"鉴,大盆也。"古人用鉴盛水用作浴器。但那时候沐浴只是特定人群的行为,还不普及。一般认为,从宋代开始才有了公共浴堂。


老澡堂旧景

关于公共浴堂的设立,还有一则民间故事。据说宋代有个商人做生意蚀了本,而且欠下很多债务,十分绝望。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商人路过他家,向他藉口一个木盆,又要了一桶水洗脸擦身,清除旅途的疲劳。见此情景,那个本来已经绝望的商人豁然而悟,认为利用原来的店铺开个浴堂,客人一定非常欢迎,赚个盆满钵满也说不定。于是那个商人开办了一家公共浴堂,顾客很多,生意兴隆。人们纷纷仿效,京城汴梁的公共浴堂一下子多了起来。

《夷坚志》载,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京城汴梁的公共浴堂很多,一般是前面设有茶馆供人饮茶休息,后面则是浴堂供人沐浴。京师浴堂营业很早,天还没亮,就已开门营业。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街市两侧林立商肆之中,就有一家浴堂。

南宋时期,都城临安亦是当时繁华的大都会,公共浴堂众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行业,有了自己的行会组织,称为"香水行",并成为当时公共浴堂的代名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团行":"开浴堂者名香水行。"公共浴堂门前多以壶为标志,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浴堂中,还有专门为客人搓背的服务。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有一本《宜州家乘》,是他被贬到广西宜州时写的一本日记。黄氏六十岁到那里,当年就死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日记只有八个月的。日记里多有"浴于崇宁","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之类的字句。"浴于崇宁",就是到崇宁寺里洗澡。他认识寺里的和尚,常到庙里去洗也就很可以理解。但日记中还记着"沐浴于城南民家",这就是说,那个县城里有对外营业的民家浴室。这说明中国的公共浴室开设的历史不仅久远,范围也极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