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热议(2010/04/25-05/01)

发表:2010-05-01 14: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大学生活致胜秘诀

让所仰慕的教授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很多学生认为教授们就像学术领域的邪恶教主,他们从象牙塔里飞出来抓住你,用大量的论文作业、费解的教学提纲及考卷测验、折磨你。事实上并非如此,教授们通常都很友善。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拥有最有意义的大学生活经验,这些教授的支持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杰出学生,你必须让教授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了解你的学习计划、生活目标、兴趣及成长经历。

与教授保持密切关系将有助于推动你达成更具挑战性的学业目标,也会使你得到更多的机会。教授们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守护人,是他们为学生提供了推荐信、非正式的介绍以及经验性的建议,这些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你赢得奖学金、被邀参加有竞争力的课题研究计划、得到梦寐以求的实习机会,或被提名某项奖励。总之,教授们能帮助你得到一些通常只授予资优生的机会。简单地说,教授们会为你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提供推动力。

与教授和乐相处并不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你完全不必担心。教授们大多喜欢与学生交流,这通常是他们获得对自己的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的唯一途径。为了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联系,一开始的时候,你应该在办公时间经常拜访教授。或许你会担心自己没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与教授探讨,诀窍就在于你要擅长观察,如果你找到了开始与教授谈话的机会,那么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在你写一篇论文时,你可以拜访教授,与他谈论相关话题,而后再次拜访,从他那儿得到他对你的想法的意见。一旦开始下笔了,你可以请教授检查你的论点结构。在考试之前,你可以请求教授对上课时提到的一些难点详细讲解。如果你学习的是技术方面的课程,教授将乐于与你讨论家庭作业,以及那些你无法透彻理解的概念。

如果这些尝试使你和教授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良好关系,你们就可以将谈话内容慢慢转移到一般的学业意见,而不再只是与课程相关的具体问题。你要保持这种无拘无束的对话,即使是学期结束也要经常与教授保持联系,每过一段时间就绕到教授的办公室,告诉他一些事情的进展情况。如果教授也教授其他你感兴趣的课程,就主动选修它,对你希望结交的教授表现出你专注于学习他所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他一定会希望看到你的成功。

这一方法并不是胡乱拍马屁,不要轻信其他人的鬼点子─那些所谓的忠告。让所仰慕的教授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一种非常自然的需求,因为你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引导你度过人生中这个复杂而令人激动的阶段。事实上,这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一方面使教授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并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让你拥有许多参与机会。与教授之间建立起这种严肃而良好的关系,这表示─双方对于保障你学业方面的成功作出了郑重的承诺。

摘录《大学生必修的75堂课》宏道文化出版

**该请怎样的老师教孩子学琴?

我们做家长的最关心孩子们的学习,除了学校的学习,还要给孩子们课外补习,少不了的,还要让孩子们在业余时间学学琴。说到学琴,最流行的当然是学钢琴,第二位的就是学小提琴。不管是公校还是私校,都要求学生学一种乐器以上;至少是尝试去学一种乐器。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在此重复。所以稍有条件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学琴。

教孩子学琴的老师,有西方人的,也有咱们中国来的音乐工作者。我们的孩子应该跟西方老师学琴,还是跟中国老师学琴呢?

在做决定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很想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请一个中国老师教琴。中国的老师都在中国国内接受教育,中国国内的教育注重基本功,所以善长基本功训练是中国来的老师的长处。要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朗朗那样的成功,离开基本功的训练是不行的。现实中,这样的家长是少数。

有不少家长虽然不想或不指望自己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或演奏家,却认为孩子学琴应该去按级考试,完成八级考试级别是最起码的。这样的家长为多数,毕竟衡量孩子的音乐水平似乎只有以级别为准。如果这样的话,请中国老师也比较合适,因为大多数中国老师自身也很注重考试,他们通常认为只有考试才能显示学生的所学,同时也显示老师的水平。大家可能都已经听闻,有中国来的老师只教学生练考试的曲子,一年下来,考个A是很有把握的了。

其实,我们大多数的家长让孩子们学琴,并不是为了他们将来当音乐家或演奏家,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提高修养,扩展视野,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种高质量、丰富多彩的人生。如果以此为目的话,还是请个西方人老师或者已经对西方音乐文化融会贯通的音乐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比较合适。在我们周围后者稀有,并大都集中在中国国内一些顶尖儿的音乐机构中,根本接触不上。就大多家长来说,倒不如直接请西方人教音乐。西方人教音乐,不单单教技巧,更注重的是教授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如何去演绎这些理解;不单单教考试的曲子,更会介绍曲子的历史和该曲作曲家的风格。由于孩子们学的音乐乐器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对自己的东西,当然比我们有着更直接的感受,而这些感受才正是我们想让孩子们所学的,所掌握的。

我们的孩子通过学习这些乐器,从其演奏的音乐中得到的收获才是最有用的。孩子们不是机器,也不是技工,为了考试而不断练习出来的音乐是淡而无味的。君不见,多少孩子在考完八级以后连琴都懒得摸,因为他们早已厌倦枯燥重复豪无乐感的练琴“生涯”。而西方人老师在与孩子们讨论乐理,讨论乐史,讨论音符所带出的情感时,孩子们所学到的是更深层的东西。即使是考试,西方人老师也会与孩子们一起讨论选用哪个曲目比较合适;这些讨论也是教琴的一部份。

有着“钢琴诗人”之称的钢琴大师傅聪,在惊叹朗朗的“童子功”时,却没有谈到朗朗的对乐曲演绎如何。许多西方听众也只表达对朗朗钢琴技巧的赞叹。我们需要朗朗这样的钢琴大师,我们更需要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即便就为考试,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要忘记,孩子们在考各级技巧的同时,还要考音乐乐理的。

**顾老师谈教育

每周一言:我们要进步就需要否定自己,每一次否定都为自己提供了新的进步的空间。

(42)问:能否举些实例帮助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避免方向性错误?

顾老师:我们要进步需要否定自己,每一次否定都为自己提供了新的进步的空间,有一种分配文化与贡献文化的理论,其中的第四特征介绍一下,贡献文化的思考与决定:一定具有可行性,所谓手下做得通。分配文化下的思考与决定:可能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目的性不明,可行性不够,只是嘴上说得通,这是我们孩子教育中最通常发生的问题。

有一部份孩子父母送自己的孩子去中国受教育,九、十年级时才回到澳洲,道理上完全说得通,我们的祖籍是中国,父母希望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教育,同时可以打下数学与中文的基础,这一切从道理上讲都是对的,可是到底可行不可行呢?每一种决定都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这些回国的孩子中有比较满意的案例,同时也有不少案例让人担忧。

其一,语言,孩子幼年是打语言基础的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在澳洲接受英文教育,使孩子的英语水平平添许多风险,特别是一种英语思考的习惯,一部份学生始终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由于回到澳洲,父母一般会努力让孩子在英语上多下功夫,数年以后,中文的水平又不能维持了,如同一个人脚踏两只船,最终总是要松脚回到其中的一只船上。有一部份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回中国发展,打下一些中文基础似乎是十分必要的,看起来十分合理,深究之下也有问题,以我们比较优秀的毕业生而言,工作几年后工薪收入8到10万澳元,这样的年薪在中国却是十分高层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要求是专业与经验,而不是语言,这种职位配一个翻译对公司而言合理又自然。

其二,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有许多好的让我们温馨的部份,然而与我们在澳洲的主流文化有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在所难免,这又为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平添了几分困难,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拥有极好天赋,他们进入较高层次竞争时,这些困难有时就会决定成败,这对我们孩子的一生的影响太大了,孩子不能发挥所长,对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呢?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5920

来源:看中国悉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