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的闲情

作者:玉怀 发表:2010-06-08 15: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关于三年大饥荒到底饿死多少人,已经争论了好多年,估计还会争论下去。我们当时在城市,虽然,吃的很差,一个个面黄肌瘦,但总算是活下来了。那时从河南来的讨饭的特别多,说到死人的事,伤心痛哭。大街上经常有抢人家手中吃的东西的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在湖北省大悟县时,单位同事告诉我,在下边一个公社(具体的名字我已不记得了)的事。有一天一家的女人回娘家去拿点吃的,回家后找不到女儿,就问丈夫,丈夫说她死了。女的不相信,找去找来发现门后有一堆骨头,丈夫这才告诉她,是自己把女儿杀了,锅里还煮着她的肉。女的当即晕倒在地。那个男的后来被抓走了。

这件事让我难过了很长时间,后来每每想起,都很难受。先前我也知道河南等地饿死了人,而且,情况很严重。但听到本地人讲本地事,如此具体,心里真的很痛苦。一个人饥饿得没有别的办法来活命,竟要杀自己的孩子,为什么?

后来,我又听到我老婆讲,她在小学时,一次在大路上(从河南通往湖北的路),看的一个从河南来的中年妇女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死后,队里叫人把她埋了。人们不知道她叫什么,也不知道她的家。
那是一段让人不堪回首的1959、1960、1961。

后来,我读了毛泽东在1959年11月写的,《七绝。莫干山》和《五侓。看山》,感到洋溢着闲情逸志的这两首诗,竟然是在全国大饥荒发生时写的,不可思议。下边是这两首诗。

七  绝
莫  干  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五律
看   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对这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千百万人的生命就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吟诵声中消失了。

来源:凯迪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