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二代 宠儿或孤儿?

发表:2010-07-06 10: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虽然早晨7点就起床,等待着参加围棋比赛,但等到考试临近的时候,5岁的刘洋突然大哭起来,老师和父母怎么劝都不行,一直持续到第一场比赛结束,足足哭闹了40分钟。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实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得到响应,“独一代”开始出现。到了2010年“独一代”纷纷步入而立之年,结婚生子,他们的子女多数也为独生子女,被称为“第二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二代)。

作为“独二代”,家里人对刘洋极度宠爱,每天他总是因为爷爷奶奶不忍心叫醒而迟到。当天的第二轮围棋比赛他终于参加了,虽然比赛规定不允许老师和父母陪伴,但在刘洋的哭闹下,特别为他开了先例。

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有着更加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更加优越的外在环境。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他们一出生也面临着比父辈们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来自外界的压力更大。

正在成长中的“独二代”,究竟是中国大陆社会转型期的“宠儿”还是“孤儿”?

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独一代”冷漠、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为人所诟病时,更值得关注的是,“独二代”会不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广西部分幼儿园老师认为,独二代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独立性差,自控能力弱,而这些无不与成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独二代家庭往往都是“6+1”模式,父母们往往由于比较忙,孩子经常由老人来带,老人的溺爱造成一些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而且,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形成分享的概念,也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更加孤独。第一代独生子女失去手足之情,到第二代,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不但没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等亲缘关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老师覃珂表示,高楼大厦也隔断了孩子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很多孩子不具备正确的交往能力。

有着16年教龄的李琳认为,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独二代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面临的社会节奏更快。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