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矛盾再度凸显

作者:林保华 发表:2010-08-13 22:5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因为广州爆发捍卫粤语地方方言的问题,使“地方主义”再度成为话题。虽然中共已经尽量避免再使用这顶“政治帽子”,但是客观事实就是如此。然而地方主义绝不 止是这样一个文化问题,还涉及经济与政治层面,所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即使捍卫粤语的活动暂时停止,也不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尽管新华社已经发表评论,把推广普通话上升到民族统一的政治高度,然而将电视台粤语频道改为普通话频道的议题应该也不敢坚持下去了。不但如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电台及电视台可使用方言播音,甚至还允许有限度使用中文繁体字、异体字。其它省份会不会仿效,让我们拭目以待。无论怎样,这场“地方主义”的运动,已经开始发 酵。未来政府如果再有打压的举动,当然也会引发另一轮的地方主义运动。

至于经济上,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在表面上看来,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每个时期的地方GDP增长数字的总和,一定超过中央的全国数 字,论者都认为这是地方灌水的结果。然而问题是,中央的数字又是哪里来的?没有基层的数字,怎么可能有中央的数字?这个问题中央也没有解释。如果从历史的 教训来看,50年代后期大跃进地方谎报数字,造成饿死三、四千万人的悲剧,如今地方每年谎报数字,什么事情也没有,连处分也没有,可是怪事一桩。如果地方 数字都不对,不如废了他们,由中央自行说了算。这件事情可以拖,下面一件可拖不下去了。
 
这一件是地方融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没有提出, 现在问题日益严重,掩盖不住而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最新的情况是,中国银监会召开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议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地方融资 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其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约1.5万亿元,而同期银监会公布银行业的拨备约在1.3万亿元,这表明严重风险贷款已超过商银坏 帐准备金的总和。中央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治理已经箭在弦上。相关部委透露,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的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细则,正在向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征求意见, 不久后将下发。
 
由于地方各部门与企业向商业银行的借款是由地方政府出来作保,而这种保证并无任何抵押品,这才是问题严重的地方。按照香港人的说法,都是“阿爷”的钱,只是放在你那里或者放在我这里的问题,所以对还钱并不积极,甚至从借钱的第一天起,就不想还钱。而地方政府也不必负上任何 保证人的责任,也没有法律来规范,才使问题恶化。
 
然而地方政府也有他们的说法。一九九四年开始,由于江泽民与朱镕基推行税制改革,结束 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放权让利”,财政承包制改为分税制,也就是中央与地方分税。地方政府在分税制实行后,面对发展经济的支出有增无减,而收入却相对减少, 造成地方的财政困难,尤其GDP的增长关系到地方官员的升迁,因此预算非大增不可。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一个就是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才造成上述坏帐大量增加的情况。
 
地方政府筹资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出售不要成本的国有土地,乃至参与房地产炒作。这也是这些年来房价高涨而无法降温的原因。自 从四月中旬“国十条”颁布以来,各地方政府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明显的再次呈现出来。再加上在炒作房地产过程中,许多贪官污吏的贪污行为,使本来可以 成为地方收入的资金落入个人腰包,自然也不会演变成GDP的增长,只能再转到银行贷款,使坏账再度增加。“打房”无法继续下去的原因也在于,结果将是地方 财政更加困难,不但更无还款能力,还要进一步向银行借钱!这简直就是无法解决的恶性循环。
 
除经济问题,政治上的矛盾也不容易解决。因为 一党专政的独裁制度,所以集权的中央,最提防的是地方的政治割据与军事割据,所以不但要拉帮结派,官员还得轮流转、全国飞,因此必然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 连贪污也必须急功近利,过客思想更不会热爱所在的乡土。这当然也会影响地方的正常发展。
 
解决这些矛盾,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政经制度的根本改革。政治上的邦联制或联邦制是一个办法,再就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官员,而不是由上级的爱好来提拔干部,把权力交给当地人民。而国有银行的私有化才能切割政府与银行同一个“阿爷”的情况,这个私有当然不应该是由权贵来私有。没有这些制度上的根本改革,不要想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