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中剑专栏】前清后清话政改(上)

作者:存中剑 发表:2010-09-15 14: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最近温影帝又高调提及政改,而且人家把话说得也是掷地有声,把政改提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不出所料,随着骊山烽火再举,温影帝和他的政改又一次成为外网关注的焦点。然而诡异的是,内网却波澜不惊,一派和谐风光,真可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死水。

温总这次令广大政改粉丝们再次振奋的重要讲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网上议论纷纷,期待者有之,看衰者亦有之。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想政改在中国近代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了,与其局限于当前的纷繁复杂,不如回顾历史,温故知新,也不负温总这番掷地有声的讲话了。经验告诉我们,能够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往往是看到股市曲线后面的人。只要人性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那么过去曾有的,日后必然再有。因为无论是股市还是官场,芸芸众生的所作所为,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人性的证明。

许多网友把当今红朝说成是后清。确实,从各方面来看,当前的中国社会与晚清最相似。所以我们不妨以史为鉴,从晚清的政改走向及其所涉及到的各方博弈来看当今红朝,或许可令耳目为之一新。

政改,在前清被称为变法、新政。清末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光绪皇帝及“帝党”杨锐、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发起的维新运动,幕后推手是康有为;第二阶段是慈禧太后主导的庚子新政,由“后党”荣禄、庆亲王等人操盘。

众所周知,维新运动由于触及了慈禧为首的满清顽固派的既得利益,被他们批评是“保中国不保大清”。在顽固派发动的戊戌政变中,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包括军机四卿在内的“六君子”喋血京城街头。反观中共红朝,同样在以“垂帘听政”的邓小平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89年政变中,赵紫阳、鲍同等人推行的政改也以失败告终,众多的学生和市民同样惨遭共军屠戮,喋血北京街头。

虽说往事并不如烟,然而历史毕竟已经走过了那个阶段,当今红朝再也没有一个赵紫阳那样的总书记,正如大清朝在光绪之后再也没有光绪那样的皇帝一样,这也是明摆着的。今天红朝再提政改,那也就相当于慈禧的庚子新政,而非光绪的戊戌新政了。

庚子新政,顾名思义,是在庚子那年启动的,也就是说在“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京之后启动的,与庚子赔款是同一年。很显然,并不是慈禧等满清顽固派发了善心,而是他们在艰难局势下的迫不得已之举。事实表明,所谓的庚子新政及其所产生的皇族内阁都是换汤不换药,是为加强满清权贵的领导,忽悠中国人民,企图延长满清腐朽统治的政治伎俩。

从历史上看,庚子新政的有力推动者是当时被视为改革派的袁世凯、张之洞等人。正因为袁、张二人的改革派声誉,因此谭嗣同和唐才常才会对袁世凯和张之洞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因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谭嗣同等军机四卿是政治型知识分子,而袁世凯和张之洞则是知识型官僚。区别在于前者本质上是知识分子,而后者本质上是官僚;前者以政治理想和抱负为重,后者以切身利益和权力为重。看不清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谭嗣同与唐才常的事业和人生悲剧的最大原因。要知道袁世凯和张之洞都是百炼成精的官场老油子,他们要是不擅长见风使舵,绝不可能在早已腐败黑暗透了的晚清官场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

历史已经证明,把社会政治转型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集团内部某些改革派大员的身上是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在腐朽的统治集团内部官做得越大,既得利益也就越大,换跑道的风险收益率也就越低。所以与总督张之洞相比,旅长黎元洪支持革命的可能性更大。而与旅长的黎元洪相比,那些班排长投身革命的积极性更高。

中国人历来有喜欢走上层路线的情结。可能是因为在“一句顶一万句”的封建专制社会,走上层路线被认为比较省力,所以历来被康有为他们视为终南捷径。然而在存中剑看来,要想从本质上推动社会转型,走上层路线实在是大愚若智、大拙若巧之举。关键在于旧的势力,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是绝不会甘心的,他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阻挠、干扰和破坏一切触动他们既得利益的变革。慈禧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腐朽势力、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邓小平也是。那些以为凭皇帝或者总书记的一道诏令就可以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绝对是不切实际的书生之见。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既得利益集团维护旧体制的顽固立场和他们从中所表现出来的狡诈和残忍,无论整个旧体制已经腐败发臭到了何等地步。

或许有人会说,温家宝没有因为那些极力主张政改的言论而受到整肃,这说明共产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此存中剑不敢苟同。温家宝这些年确实极力呼吁政改,而且调门越来越高,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现实中温家宝却并没有极力推动政改。只见嘴皮子上的功夫,那和郭德纲又有什么两样?这也是他“影帝”绰号的由来。

那么为何温家宝如此高调呼吁政改,除了中共几个“笔杆子”跳出来从理论上对普世价值做一番压制之外,温家宝在党内没有受到任何实质上的处分,也没有被逼写检讨自我批评,与普世价值划清界线呢?存中剑告诉大家,这就叫做权术,这就是胡锦涛“维稳”的需要。

这些年毛左的声势扶摇直上,薄熙来又是出了名的心黑手狠,已经对胡锦涛构成了严重挑战。然而身为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又不能直接出面与毛左原教旨主义派开仗,所以就需要温总出来大谈普世价值、政治改革,坚决反对毛左的停滞和倒退主张。目的是为了借力消力,让左右两派势力互相对冲,他胡锦涛就可以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了。

对党内左派来说,薄熙来是最优选择,温家宝是绝不能接受的;对党内右派来说,温家宝是最优选择,薄熙来才是最不能接受的。于是居中和稀泥的胡锦涛就成了左右两派共同的次优选择,也就成为共产党的最优选择了。正因为党内左右两派的政治主张越来越“激进”,所以相形之下,胡锦涛平庸无所作为反而成为了最大的优点,胡锦涛本人也就成了老成持国,无为而治的典范了。这就是博弈论在官场上的运用范例。

从中共党内派系来说,太子党、上海帮、毛左和军方都反对温家宝,都要求他下台,如果胡锦涛是要对温家宝动真格的话,把他打下去很容易。可是这些年来为何胡锦涛光打雷不下雨,除了让手下几个“笔杆子”出来旁敲侧击批评一下温的政改言论之外,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动作呢?因为温家宝是他胡锦涛前面的挡箭牌,没有这块挡箭牌,其他派系的箭矢直接就射到胡锦涛那里去了,所以他不能让温家宝倒。如此说来,官场老将温家宝这几年敢于公开力挺普世价值,呼吁政改,而且调门越来越高,也是因为背后有胡锦涛暗中罩着。由此来看,当今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演的很可能就是胡温二人转。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胡温都是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只不过共产党是黑白颠倒的,所以温家宝在外面是白脸,在党内就是全党上下共厌之,共讨之的黑脸了。(待续)

2010年9月13日

点击论坛原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