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道德堕落缘于权力干预经济(图)

发表:2010-10-01 12: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作为经验现象,似乎可以观察到,挥霍娇奢的生活以及对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崇尚,往往发生在专制政权之下。法国路易16时期、十七世纪的西班牙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今天的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财富积累,似乎正有这样的趋势出现。人们容易把这种现象归因为企业家的道德问题,人的素质问题,资本的滥用问题等等,似乎,是中国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国的企业家有了钱更倾向于变坏,变得来不节制。是这样的吗?

创造了财富,却不能够比较“人文地”或“人本地”运用财富,这应该说是任何国家或社会都会出现的现象。有了钱赌博,包二奶,炫富这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财富占有的快感、对财富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层次的人往往都要经历的,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造就的企业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情况。

但中国今天的情况——许多的企业家似乎都没有道德感,都为富不仁——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与上面提到的因素有关之外,为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是,它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干预经济密不可分。政府干预经济造就的整个经济社会环境,除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取向以外,对人的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在正常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往往会自发地产生出一种工作和消费伦理:靠自己的智慧挣钱,得自己应得,在自己所能的尺度内消费。企业的老板也会小心谨慎地行事,珍视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天下。去问问那些真正靠实干干出来的企业家,有多少的人会贪欲无度?又有多少人会像有些国企老总那样藐视风险、藐视正常的商业行事逻辑?其实,只有权力,靠权力支撑的资本运作,才会表现得肆无忌惮,狂妄,和傲慢。反之,即便是微软,也会总是担心出错,担心竞争对手颠覆它的商业模式等等。

不过,在非正常的商业竞争环境中,通过正常的渠道所赢得的利润和靠国家权力介入(如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都在社会中并行地存在,后者往往能够比前者以更捷径地方式获得和保有利润。造成的社会结果是,后者一方面遭到大众的反感,但另一方面,那些通过权力而获得财富的轻而易举以及恣意的消费方式,又为大众所艳羡。这似乎很矛盾,但在这种“权力可以转化为金钱”的局势下,又有其必然性。可以说,只要这种局势仍然存在,太多的人就会争相被权力垂青,奋力成为大众既愤恨有艳羡的对象。炫耀性消费,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既是对财富的炫耀,也是对权力,尤其是权力赋予他的特权地位的炫耀。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人为基于权力、特权而享有的利益感到耻辱,相反,更多的人只是愤恨为什么自己不能是特权享有者。

上述分析当然主要不是为了得出关于中国社会演化的悲观结论,而是为了表达如下观点:把中国的很多问题归结为人性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而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从来都还没有真正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具有自我良性演化能力的财富创造的机制之下,这可能是不对的。道德从来都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而本身就是在市场交往过程中演化出来的。不能指望人具有所谓的先天的道德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搞市场经济。这是幼稚的想法。在中国,权力笼罩之下的“道德”从来是不真实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道德,还需要从真正的基于权利而非权力的经济模式逐渐演化出来。

来源:凤凰财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