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塑料品作坊:“安全代码”可随便贴(图)

发表:2010-10-26 22: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各种杯子摆满店铺。

本报13日刊发《塑料瓶底的“达·芬奇密码”》后,引起市民关注:塑料杯底的安全代码是如何印制上去的?由谁来监管?据了解,济南批发市场上大多数塑料杯具来自浙江台州。近日,记者赴台州进行了探访。

在台州,塑料制品企业有1万多家。其中,不少是家庭小作坊。在这些小作坊里,安全代码问题并未受到重视。有的塑料企业职工甚至表示,“厂里谁用塑料杯啊,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编者按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上面的标识,人们知之甚少。而济南市场上的塑料制品来自哪里?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本报记者近日奔赴有“塑料制品王国”之称的浙江台州,为读者—探究竟。

塑料杯做工精细却无安全代码

有的杯具的代码印在了纸标签上

台州国际塑料城建成于2009年9月份,总投资额近20亿,一期铺位有1500余个,塑料日用制品主要集中在二层。铺位大小不一,但各式各样的塑料杯、塑料餐盒、保鲜盒、婴儿奶瓶、水果盘等一应俱全,各种样品摆放在展台上,供顾客挑选。

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店铺,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塑料杯具虽然做工较为精细,各色花纹美观大方,但杯具上并没有回收标识及安全代码。有的杯具只是在底部贴着一张白色的小标签,上面写着生产商名称及其电话号码,还有的则将安全代码印在了纸标签上。

在黄岩诺康日用品厂展位,记者询问销售经理一款普通塑料杯的制作材质标识,该经理表示代码为PC,耐摔不易碎。但记者仔细查看杯子底部发现,白色小标签上印制的代码为PP。这位经理连说“不可能”,但发现确实标记着PP后说,“可能是标签贴错了,这也很正常。”

黄岩城关永光塑料厂销售经

理池丽珍说,他们的厂子主要生产保鲜盒、口杯等日用品。池丽珍坦言,厂子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五台机器,三十多个工人轮班就能正常生产,“我们的塑料产品价格便宜,很有市场,尤其在山东,客户挺多,大约三分之一的产品销往临沂和济南。”

“杯子底印制安全代码成本高”

加工后的废料做出杯子盖

据了解,台州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路桥区和黄岩区,共有11000家,模具制造企业2000多家,其中以黄岩居多。在郊区及偏远的乡镇上,几乎到处可见塑料生产企业,但有的并没有厂牌,几台制塑机排列在简易的厂房内,即可生产出各种塑料杯具。

10月17日下午,记者赶到距离院桥镇中心约2公里的一家生产企业,发现厂门口停放着几辆轿车,若不仔细观察,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个塑料制品生产公司。该公司门口没有悬挂任何标牌,院子里丢弃着一些破损塑料杯、水果盘,生产车间是用塑钢板搭建,车间内堆放着用白色塑料袋装盛的原料颗粒,袋子上印制着聚丙烯字样,两台制塑机正在生产。

制塑机后端是一个大漏斗,与产品出口之间用一个钢制管道连接,每隔大约10秒钟,一个白色的塑料杯盖便出现在出口处,工人用铁夹子夹出,罗列在箱子里。正在加工塑料杯盖的曹云岐说,把原料颗粒倒在漏斗中,机器运转过程中将对流入钢制管道的颗粒进行加热,并压缩到前端的模具中,经过约10秒的时间,塑料盖便被冷却,这时一个塑料盖就可出炉了。对于原料中添加的粉碎颗粒,工人表示只是一些加工后的废料。

记者注意到,产品生产出后直接放到一个大的塑料箱中,装满后由工人推到相邻的一个包装间,直接和已经生产出的塑料杯搭配装箱,并没有经过任何检测检查,而杯子底部也没有印制回收及材质标识。曹云岐说,这种产品根本不用天天检查,有时候抽样看看就行,只要贴上安全代码,购买者就会认同了,而有的塑料杯只是贴牌,然后就可进入市场了。

对于这种标签和安全代码的印制,工人迟尚海说,在杯子底部印制标识是可以的,但那种生产模具的价格会高一些,厂里印制一些纸质标签贴上,不但省钱还方便。至于材质,迟尚海表示并不全是原原本本的原料,那样成本太高了,“当然样品杯肯定都是好原料制造的。”

“原料好质量也就没问题”

塑料制品厂办公桌上看不到喝水用的塑料杯

从事5年塑料加工的台州人黄兴华是一名老工人了,但他对于塑料杯具的使用上有自己的原则,“好材料的还能用,无标牌的从来不用。”黄兴华说,现在一些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包括一些正规企业,很难真正按照环保标准、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这主要是利益驱动,毕竟成本高了,利润就小了。”

而在一些塑料生产企业,记者几乎没有发现工作人员使用塑料杯具。在达利塑料制品厂办公室内,设计、财务、业务销售等十余个工作人员聚集办公,但办公桌上根本看不到喝水用的塑料杯。当记者问起这一现象时,负责业务的小孙笑着说,“厂里谁用塑料杯啊,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记者注意到,大中型塑料生产企业从生产加工,到检测包装还是非常正规的。黄岩经济开发区金诺塑料厂主营保鲜盒、广告杯、水壶等家庭塑料日用品,产品远销欧美日及东南亚国家,从生产原料添加,到产品出炉,均由专门人员操作,并有检测员对即将包装的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格产品当场淘汰。“检测不光要保证产品外形质量,更重要的是保证使用安全,但只要原料好,产品的质量肯定也就没问题。”检测员小王说,对于市场上常见的饮用水塑料瓶及高质量的塑料杯具,都应该是经过国家检测、材质标识全的塑料杯具,更能保证安全使用。

“国外对塑料杯具要求高,各种标识都得有”

出口价格比国内销售价便宜8毛钱

一家做国际贸易的塑料厂销售经理表示,国内市场的价格高于出口产品将近一元钱,出口产品主要是量大,从而弥补生产成本。

10月16日,黄岩回力塑料厂刚刚接到一笔来自日本的订单,总额超过20万元人民币。回力塑料厂注册资金600万元,专业制造太空杯、保鲜盒等,在台州来说,算是中高档企业,其产品出口额度约占总产品销售的四分之一。业务经理杨银柳说,出口价格比国内销售价格差不多便宜8毛钱,不过一次性销往国外的数量远超国内。

杨银柳说,拿太空杯来说,在国内市场批发价格为3.5元,但销往国外的产品差不多2.5元,而且国外对塑料杯具的质量要求高,不光要求有产品质量认证,各种标识都得有,不像国内市场,只要产品质量差不多就行了。“客户批货后到了零售市场,一般产品的价格会翻番,尤其是供应超市的产品,价格会成倍增长,几块钱的产品能卖到几十块钱。”

相关新闻

“塑料制品王国”规模企业只占5%

多数产品档次偏低

第十届中国塑料交易会不久前在台州路桥举行,共有500家参展企业,观众3万多人次,海外采购商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人,欧洲、亚洲、非洲近20个国家的塑料相关行业协会也专门组团参加。

从2005年开始,商务部连续6年将塑交会列为塑料行业唯一重点支持展会,这也成为中国地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展会。

台州市副市长赵跃民曾在第十届中国塑料交易会期间说,台州拥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11000家、模具制造企业2000多家。2009年塑料行业销售额500多亿元,全部塑料制品及配件年产量400多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台州生产的塑料日用品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稳居全国首位。

台州国际塑料城是目前全国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塑料日用百货制品专业市场。但在台州,塑料企业“低小散”的局面非常明显,规模以上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台州塑料行业协会会长张小赧表示,在全国市场,台州生产的日用塑料制品占有量存在着较大优势,但多数塑料产品档次偏低。  

来源:大众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