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豆”盛放肉酱(图)

发表:2011-02-13 21: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豆是古人盛放肉酱的器皿。《说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豆多作圆盘,中有称“校”的长柄,下为圈足,一般有盖,盖上有捉手或环钮。青铜豆出现在商代中期,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商代中期豆是新出现的器物,数量极少,仅为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假腹铜豆。西周晚期豆的形制仅有浅盘、细柄、中腰带箍棱的一种。

春秋早期豆为浅盘、直壁、平底、粗柄、束腹喇叭形足。春秋中期豆的数量激增,类型开始多样化。到了春秋晚期,豆有四种型式:①高柄盖豆,隆盖,盘较小,喇叭形捉手和圈足,柄细而高,环形耳;②矮柄盖豆,形同高柄盖豆,但柄缩短,这类豆数量最多;③方座豆,豆上为矮柄豆,下接方形座;④浅盘高柄豆,为浅盘、平底、无盖、高柄、喇叭形圈足。

那么,古人用什么来挹取食物呢?答案是匕。匕就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匙子。《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匕所以匕黍稷。”又《士昏礼》:“匕俎从设。 ”注:“匕所以别出牲体也。”可见匕的用途包括挹取饭食和牲肉。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同出。商周匕,多体呈桃叶形,西周匕后有扁条柄,柄尾磬折。战国匕,体呈椭圆形,柄扁平而细长。

食器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器具,就是俎。俎是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也是切肉用的案子。《方言》五:“俎,几也。”《一切经音义》五引《字书》云:“俎,肉几也。”《左传》隐公五年:“不登于俎”,杜预注曰:“俎,祭宗庙器。”俎体为两端有足的长方形,有的案面微凹,有的案面上铸十字形孔。青铜俎的数量很少,已发现的俎有商代和战国时期的。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