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奖卡风靡郑州小学校园愁坏家长

发表:2011-04-19 22: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郑州部分小学周边商家销售的 “刮奖卡”,吸引了不少孩子购买,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几乎全部被用来“博彩”,这让家长十分担忧。

记者在市区文化路、南阳路、丰庆路附近几个小学暗访发现,在学校周围小商铺或者流动摊点,此类“刮奖卡”非常畅销。一般这种“刮奖卡”上都印有孩子们较为喜爱的卡通图案,每张售价0.5元,形状类似于彩票。撕开卡片上的图画,就会出现编号,编号是多少就中多少,1到10元不等。但在这些“刮奖卡”上,没有关于厂家名称、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的任何标注。

暗访中,记者看到,放学后,不断有小学生前来购买“刮奖卡”,但中奖者寥寥。他们倒也坦然,撕开一看,没有中奖,有的随手丢弃,有的折起来装进了口袋。

“这些"刮奖卡"中奖率太低了,就是中奖,也不会超过3元,从来没有同学中过10元以上"大奖"的。”4年级学生马芮浩拿着刚买的“刮奖卡”,悻悻地说。

据知情人透露,这些“刮奖卡”都是从小商品批发市场买的,一盒几元钱。一般买100元的会中20元左右,但大部分都是空奖。

尽管知道中奖率低,但很多小学生们还是忍不住去碰运气,有的甚至把买早餐的钱用来买了“刮奖卡”,结果到中午放学,肚子饿得咕咕叫。

“孩子玩这些就像赌博一样,跟博彩有什么两样?”儿子正在上小学3年级的市民耿俊玲愁容满面地说,她是给儿子洗衣服时从他口袋里发现这种“刮奖卡”的,发现后不让儿子再买,可经过观察,发现儿子还悄悄地买。“唉!这可咋办呀,小小年纪还上了瘾!”

身为律师的学生家长郑玉德说;“"刮奖卡"是一种哄骗未成年人、中奖机会极低的赌博。向未成年学生兜售实际上是变相的"私彩",是不合法的。”

小学教师方亚萍认为,这种“刮奖卡”本身就带有一种欺骗性。商家利用孩子的辨别能力差的弱点,以可以中“大奖”为诱饵,欺骗小学生购买,对孩子身心健康都会造成生不良影响。

采访中,家长们一致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该进行查处,让这些产品远离校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中新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