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联合利华为何招来质疑

发表:2011-05-10 15: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fb
    twitter
    linkin

据发改委提供的信息,针对联合利华(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3月下旬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并引起部分城市出现抢购日化产品现象的问题,发改委责成上海市物价局对联合利华的行为开展检查,并约谈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暂缓其调价计划。上海市物价局在进行相关调查后,决定对联合利华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五条,对于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可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款。发改委这次行动的合法性不容置疑。可是,发改委的行为似乎并没有赢得掌声,反而质疑不断。

若要说到价格违法、价格合谋,恐怕没有比电信、银行、电力、石油等垄断企业更容易的了。电信和网通,就曾经搞过一个“互不竞争协议”,明目张胆地合谋;国内银行在银联的“有效领导”下,也刮起了一阵阵“涨价”风;五大电力集团也曾集体上书,要求上调电价;而中石油、中石化这两个“寡头”,更是动不动就“挟涨价以令公众”。监管部门对这些垄断企业的价格行为,却没有作出什么反应。这种区别对待,使得发改委这次行为的社会正面效应大打折扣。

日化产品是一个可竞争性行业。在这样的行业,厂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提价的。因为,在存在大量竞争者的情况下,厂商做出了“价格哄抬”行为,往往是以丧失消费者为代价。我想,对于各种价格违法,政府要做的,不是急于去管制企业的价格行为,而是应以促进可竞争性为重点,消除一切人为的、不必要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为潜在的进入者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相比之下,那些行政垄断行业,不管经营状况如何,不管是亏是赚,工资福利年年涨,领导的小车越换越豪华,动不动就天价茅台、天价吊灯。至于成本,有时就是一笔糊涂账。在面对市场成本上升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裁汰冗员,不是技术创新,不是节衣缩食,而是涨价再涨价,要求消费者买单。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应该拿出碰硬的勇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