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担忧中国经济前景

作者:萨姆•琼斯 发表:2011-12-21 13: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欧元区的政治闹剧或许仍让全球市场惶惶不安,但一些全球最敏锐的投资者已将注意力转向其它地方。

大部分分析师和行事隐秘的对冲基金为2012年头几个月做的安排,不是奔赴布鲁塞尔或法兰克福,而是去深圳和广州收集数据。

过去几周里,就在许多基金经理仍在为不那么光辉的2011年而伤心的时候,中国已在他们的噩梦中投下越来越大的阴影。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出的日益消极的经济信号越来越担忧。

由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出资建立、目前一半股权为凯雷(Carlyle)持有的Emerging Sovereign Group(简称ESG),是一支资产规模达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ESG在最近一份简报中告知客户:“(我们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这轮全球债务危机的下一幕将在东方上演。”凯雷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集团之一。

一名投资者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ESG在10月份派出了一个团队,赴中国展开为期两周的“深潜式研究之旅”。

“尽管中国凭借积极的刺激计划避免了雷曼(Lehman)事件之后的衰退,令该国的事态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不如美国和欧洲严重,但中国经济可能很快就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ESG表示。

ESG的观点值得一听。它是少数预见到欧元区危机的对冲基金之一,也因此为它的客户大赚了一笔。它的旗舰基金在2010年获利39.6%,今年的回报率也接近这一数字。

ESG决非唯一持有如此观点的基金。“在中国,官方和汇丰(HSBC)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衡量制造业活动的指标)在11月份都大幅下降,”全球第二大宏观对冲基金布勒旺霍华德(Brevan Howard)在致客户的最新信件中表示。布勒旺霍华德管理着逾320亿美元资产。

“令人担忧的是,这两个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需求大幅疲软。”

对那些呆在梅费尔区(Mayfair)改造过的联排别墅或格林威治朴素的办公大楼里的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缺乏信息更令他们不安的了。“阅读中国政府的经济公告就像在做前苏联政策研究,”一位驻英国的对冲基金交易员抱怨道。

面对这种晦涩的情报,像GLG Partners这样的对冲基金正在中国聘用自己的分析师和情报收集人员去工厂大门外收集信息——按照一位GLG内部人士的说法,他们真的是在“数汽车”。

然而,大部分人对中国最大的担忧,不只是制造业的下滑,还包括巨大信贷泡沫的破裂——而且准确的信贷数据比准确的制造业数据更难找到。

据分析人士称,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城市,住房的售价达到人均年收入的30倍。与之相比,在楼市崩盘前的美国,即使是那些最离谱的次贷房产的售价,也不到人均年收入的6倍。

作为对冲基金业最好发议论的人物之一,休•亨德利(Hugh Hendry)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房地产热潮持批评态度。不过,他在2009年上传到YouTube上的、画面抖动的自制视频,直到最近才在对冲基金圈子里引起某种轰动。

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