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关注农村留守母亲

发表:2012-05-13 19:4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特别留意一个村庄里留守母亲的生存样本,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关注关心关爱母亲。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龙吟镇,这里外出打工的男人,有很多是“架子工”——搭脚手架,那是他们相互传授的技艺。搭一天架子,能挣到100多元钱。但就算是天天有活干,你也难以在城市里养育全家。于是,许多女人只能留在农村,她们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

丈夫回不去故乡,她们走不出大山。

孩子,成了留守母亲最大的牵挂。

出去的或许“已识乾坤大”,留下的是否“犹怜草木青”?

在报道中我们看到,龙吟镇吟塘村48岁的留守妈妈陈克竖,今年春节前不久,她在家门口静坐,突发脑溢血。邻居发现她时,她已停止了呼吸——她没能等到丈夫春节归家。

而报道之外更为惊心的新闻是:3月27日,在四川大竹县月华镇,年仅27岁的留守母亲唐成芳,因独自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不堪劳累与重压,她把加了白糖的剧毒农药“百草枯”灌进孩子嘴里,跟着自己也服下……两天后,在福州打工的丈夫李合元赶回家中,面对这样的惨剧,他一脸悲戚……

刚刚过去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的纪念日,这个日子的谐音为“我要爱”:灾区的母亲,灾区的留守母亲,灾区的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更不容易,更需要爱。

“留守”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性的爱的缺乏。那是一种如何的“爱无力”?留守的本质问题,就是城市只榨取强壮男劳力,而不容纳劳力的全家。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化不能成为“榨取化”。城市可以用脚手架把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男人“架空”在高高的空中,但不能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 “架空”在人生生活的高空中。

更为悲惨的是,近几年来,龙吟镇从脚手架上坠落致死的,超过18人。

整整80年前的1932年,美国著名摄影师查尔斯·艾伯茨拍下了新闻摄影史上的不朽名作《摩天大楼上的午餐》。 那是在施工中的洛克菲勒中心大楼69层,一排11名建筑工人,坐在一根孤零零悬空的钢梁上吃午餐,他们脚下就是高楼林立车来车往的纽约街头。若是有恐高症的人,看着照片恐怕都要晕过去。而这些“高高在上”的男人们,表情里没有任何的悲伤与绝望——甚至让今天的我想到台湾著名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海报上那一排青春少年挨坐在一起。要知道,那时美国尚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这些男人们是这样的自信与淡定,这背后很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远离妻子与孩子,每天收工下到地上,不远处就是他们的家。

孩子的身边有亲爱的母亲,男人的身后有深爱的女人,这样的“人的世界”,就是稳定的。

一个家庭,需要这样的“在一起”。而这样的“在一起”,需要社会性的根本制度的保障。

所谓的根本制度保障应包括废除土地国有化,私有制合法化,让农人有自有的田产,城市居民有自有的住宅;取消户籍限制,让人民能自由迁居,这样一个家庭的“在一起”才可得到起码的保障。

来源:杭州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