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华母亲节”?

发表:2012-05-14 21: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近日有媒体大量报道中国已将每年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为我国的“母亲节”,据记者了解,此为无中生有。正在这里召开研讨会的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他们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母亲节报道深表忧虑和关切,呼吁尽快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这几天,“母亲节”成为网络上最抢眼的字眼。作为外来节,“母亲节”迅速获得国人认可。在这一天,为母亲奉上祝福、问候或者一些小礼物,表达子女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然而,专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是美国母亲节,中国人不该过美国节,并提出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建议。坦率来讲,这样的言论与建议除了让公众进一步认识“专家之所以是砖家”外,别无新意,只见丑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社会人口大规模流动。而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感情交流甚至成为稀缺资源。“母亲节”的出现恰恰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感情宣泄的路径,人们可以暂时放下包袱,同父母进行最直接的感情交流。“母亲节”能够获得这么高的知名度与认可度,正是因为它填补了子女同父母之间感情交流的空白地带。

的确,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视子女孝道。专家正是基于此认定西方的母亲节不符合中国孝道文化,我们应该有彰显自己传统文化的“中华母亲节”。问题是,东西方对母亲的感情存在本质区别吗?对母亲的感情,又岂能用传统文化来界定。而且,若非西方母亲节的流行,我们的专家能否想起中国该有一个母亲节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今,年轻人已习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可专家们看到的不是人性中最本善的东西、最值得珍藏的感情,而是西方母亲节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此还要设立“中华母亲节”引导青少年,何其可悲!当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外来相类似的文化刺激才能体现出珍贵价值,足以说明要么我们根本不重视自己的文化,要么这种文化只是一种糟粕,不值得关注。既如此,提出设立 “中华母亲节”的动机就值得推敲了,早时怎么不提呢?

此外,对母亲的感情,应该是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没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因为那是全人类最本质的感情之一。将这样的感情上纲到传统文化,是对人类共同感情的不尊重。难道感激母亲只是中国人的专利?又或者,中国人对母亲的感情相比其他种族人对母亲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母亲节”的设立是必要的。它不仅时刻提醒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不因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情感中留下遗憾;另一方面,这样一个节日提供了父母与子女感情缓冲平台,让子女与父母抛弃日常生活的不快,只进行纯粹的感情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母亲节与中国母亲节没有本质区别。因此,这样一个节日,重要的不是设定在哪一天,也非体现哪种文化,因为它最本质的是人类同等的感情。让感情的归感情,传统文化的归传统文化,给公众一个纯粹的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足够。

来源:荆楚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