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要扩大举报来源 不提监督机制

发表:2013-01-12 01: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执政党靠什么来治理贪腐?是公民来电、来访,网络曝光,还是靠舆论和反对党的监督?中纪委说他们要扩大“举报来源渠道”以便更好地反腐。有观察人士说,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更好整肃贪腐还得靠制度保障。

*崔少鹏:要扩大举报来源渠道*

中纪委和监察部1月9日召开2012年全国查办案件工作情况通报会。中纪委新闻发言人崔少鹏在会上说,过去一年纪检机关查办案件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拓宽案件来源渠道”。据报道,去年中纪委查办的案件中近42%来自信访举报,20.9%来自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来源于办案中发现的线索占7.1%。

除上述办案来源之外,中共纪检监察机构据报道还设立各级举报网站以及中央、省、市、县四级举报电话。中国青年报1月10日的说,中纪委前两年案件来源的相关表述只是“寥寥数语”。

*实名举报 网络曝光受重视*

崔少鹏说,对于实名举报的违纪案件,优先查处。他提到中央高层非常重视网络曝光官员违纪问题,比如,陕西“表哥”杨达才、广州“房叔”蔡彬等被网络曝光落马的案例。

近些年有些中国执政党官员缺少自律,被频频在互联网曝光,这种案子比较常见,不少涉案官员因此丢了乌纱帽。官员这个行业被戏称为高风险行业。

*李和平:查贪渠道足够 公平制度缺失*

北京的律师李和平1月10日说,中央纪检委公布的查办官员违纪案件的信息来源已经足够多,单单互联网上官员违纪的信息现在就已经多到查不过来的地步。他同时认为,查处官员贪腐,必须尽快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否则在查处官员违纪案件的过程中,就难以避免大贪查小贪的现象。

李和平说:“如果没有财产公开的话,没有一个基础的标准,这就会造成可能是大贪查小贪。不公正,也不公平。”

李和平说,在没有官员财产公开机制的社会中,反而会给大贪官带来极大的方便,他们有机会诬陷不贪或者小贪的官员,因此不贪的官员反而不安全。而且,查办贪腐案件的官员的财产也要公开,否则,他们办理贪腐案件的资格就会受到质疑。李和平引用了习近平在十八大记者见面会上说过的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田奇庄:落马官员属巧合*

独立评论人士田奇庄同一天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执政党的官员权力太大,而且不受监督。因此,民间对违纪官员任何形式的举报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愚民政策,老百姓更不敢轻易实名举报。

田奇庄近些年一直呼吁建立监督机制,制约执政党官员的权力,减少官员贪腐。他认为,缺乏监督的现状,让执政党官员的私欲泛滥成灾,被查的只是因为事情败露了,该他倒霉。

他说:“首先,民众无法监督;法律法院不能监督;媒体不能监督,政协的人基本都是听话的,才能入政协。然后人大代表不去监督。所有这些机构都不能正常履行监督职责。现在基本上都是这个事情暴露了,或者是赶巧了,这才去查。”

田奇庄说,薄熙来落马也是因为王立军的案子,才被查处。他说,有了正常的监督机制,才会减少官员犯罪的机会。田奇庄说,中共做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它的官员中贪腐成了家常便饭,让他非常惋惜。他说,如果这个党再这么糊弄着走,做一些表面文章,那是非常危险的。

(原题目:中纪委要扩大举报来源,律师:此举肃贪治标不治本)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