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繁荣背后的代价(图)

发表:2013-02-08 13: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广西尤其村的一所小学里,40个学生身穿厚重的棉袄坐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面前是破烂的课本。这所地处偏僻的学校有超过270名学生,许多人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甚至要靠步行才能回家。不过这并不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寄宿在学校里的唯一理由,很多人的家里根本就没有人。

记者问12岁的罗冬静(音)"爸爸妈妈在哪里?"她的回答是:"去打工,去广东。"这个小姑娘并不知道家人在那里具体做什么。每逢周末她就去爷爷奶奶那里,而父母则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待上几个星期。"有什么礼物吗?"冬静想了想说,父母曾给她买了一条新裤子。

8500万孩子缺乏父母关爱

据估计,冬静这样的留守儿童在中国有8500万之多,他们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长大。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这些孩子在异地没有免费入学的机会,因此大部分民工无法将孩子一起带到城市。于是他们就留在了尤其村这样的小村庄里。

当地政府十分缺钱,农业收成也很差,孩子们在学校里睡在狭小的房间里,墙是水泥砌成的,每间房间里有八张床,每张床上都要睡三到四个孩子。

学校校长陆离鹏(音)表示:"责任是很大的,他们家长都到外面去打工,把孩子寄宿在学校。作为一个校长,第一个要安全第一,人身安全要做好。第二,吃住要照顾。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们照顾好。这样才对得起家乡父老。学生们把我当成爸爸,他们是很听话的。"

留守儿童教育堪忧

课间休息,孩子们在小院子里玩耍。他们把学校当成了自己家,而在真正的家里他们却很难找到这样的感觉。许多学生学习都很困难,留在家中的爷爷奶奶往往都没怎么读过书,对辅导功课力不从心。 而且田里的活计已经让老人家们忙不过来。

26岁的本地老师张亮无奈地说道:"本地的教育思想都没有提上来,学习好麻烦。比如,当孩子回家,没有人照看他们,家长从来不督促他们学习。"

缺乏关爱的后果是:许多孩子都想办法尽快离开学校,然后加入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去工厂打工。专家表示,许多留守儿童因此缺乏自信,缺少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冬静就是如此,她非常想念父母,最大的心愿是想要一个大熊猫玩具,在晚上可以抱着睡觉。

能和家长一起前往城市的儿童并不多,而且也会碰到就学等诸多困难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冬静的父母将从广东回来探亲,至少能待上几天。这个12岁的女孩已经对此迫不及待,不过,她现在就已经开始为父母将再次启程离开而感到担心了。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