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角力戰(一)曾蔭權唐英年呼之欲出?(圖)

發表:2005-02-22 09: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第三屆特首在兩年後產生,由於「為時尚早」,現時各熱門候選人都避不表態;不過,一些肢體語言似乎已經說明瞭他們的企圖心。中國中央政府的算盤是,容許適的競爭以確保第三屆特首的「素質」;但如何同時保持社會的團結和諧,避免社會分化,也成為北京的一大考驗。

在華人社區,要產生一個領袖,「競爭」每每是一個忌諱。要參選人站出來公開其參選意願,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從社會上的聲音以及當時人的行為判斷,一直在公務員隊伍服務的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及商界出身的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雖然仍未正式表態角逐,但外界已經視他們為兩大熱門「參選人」。

今年滿61歲的曾蔭權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他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1971年成為政務主任。先後出任多個重要職位,涉及的範疇包括財政、貿易,以及與香港前途有關的事宜。他於1997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位財政司司長,2002年成為香港第一任政治任命的政務司司長。

出身工業世家的唐英年,今年滿53歲。唐曾就讀於美國密西根大學,1976年返回香港幫助父親打理家族生意,曾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香港貿易發展局理事會成員,香港總商會理事會委員。他於2002年加入董建華班子任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長,2003年接替受醜聞困擾的梁錦松任財政司司長。

值得一提的是,曾蔭權和唐英年都有留美背景,這跟第一,二屆特首董建華留學英國不同。香港回歸後十年,特區跟舊「宗主國」英國關係漸趨疏離;除非今後有「黑馬」跑出,否則連特首也幾乎肯定不再是「留英派」。

曾,唐兩人出身不同,經歷迥異,卻因為風雲際遇而可望於這場等首角逐中「交鋒」。兩人的優點,也可謂是各有千秋。

生於香港的曾蔭權,自稱「飲香港水(長)大」,「心裏流的是香港血」,「本土派」的特點,似乎可以成為他角逐特首時的其中一個「拉攏民眾的賣點」。祖籍江蘇無錫的唐英年,父親是中國全國政協常委唐翔千,唐翔千改革開放後積極投資內地,據稱跟也是江蘇人士的原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關係甚佳。

外界關注到,近日「挺曾」,「挺唐」兩派,都開始有所動作。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何鴻燊2月17日公開表態,支持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競選特首,並給他的工作評分有90分之高。合和集團(HK0054)主席胡應湘出席一公開場合時,同樣評價曾蔭權值90分,相反卻不肯為唐英年評分,更指唐的經驗比不上曾蔭權, 「挺曾」之意相當明顯。

巧合地,曾跟何鴻燊在「西九龍」項目上有分岐的曾蔭權2月21日表示:以單一招標發展西九龍計畫的模式可以檢討。地產建設商會曾要求特區政府在有關項目放棄單一招標,讓更多發展商參與,之前曾蔭權曾經多次表示不認同有關建議;所以曾蔭權最近這之立場出現「鬆動」,特別引起關注。

那邊廂的唐英年,則正忙於制訂其財政預算案。一般預期,因為香港經濟復甦,唐英年可能會出臺一些「讓大家高興的措施」。2月22日唐英年又指出:會應各區市民需要,展開扶貧工作。「扶貧工作」既符合中國中央政府強調「照顧弱勢社群」,又可爭取基層好感,可謂是唐英年「取分」的大好機會。1月初突然被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質疑」,指曾蔭權在西九龍文娛區招標事件「隻手遮天」。有一種意見認為,田北俊是要為他的好友唐英年「出氣」。就在這個敏感時刻,唐翔千爸親公開指出:參選特首兒子決定。

面對媒體的追問,曾唐兩人都刻意不去正面回答有關問題。曾蔭權2月18日在回應有關指他參選特首的傳聞時指出,「對於呢十幾年來揣測我仕途,以及為呢件事同我開玩笑嘅都唔少,我都習以為常」,他又表示:目前工作繁重,無暇想及其它事項,並指現在每一日對自己的工作都要戰戰兢兢,都有點忐忑的心情,每日都依工夫,看看可不可以達到市民的要求。他又表示,在現在討論有關問題是「諗壞心腸」(想歪心思)。不過,在2月9日當曾蔭權與香港傳媒團拜時,曾笑言在 2007年任期完結時,會「告老歸田」。

2003年8月4日曾有記者問唐英年:「你會想在這數年間,出任『財爺』(香港財政司司長)可以為你競選第三屆特首方面去取分呢?」當時唐英年表示:「我只會做好目前的工作,我希望當我卸任財爺的時候,巿民是會普遍認同,希望是讚的多,批評的少。我相信如果是可以做到卸任時稱讚的多,而批評卻少的話,又可以看到失業率是比今天低;而經濟是較今天好的話,我認為我們已經是做到凝聚社會,以及改善經濟的目標。」

似乎是汲取了2002年只有董建華一人參選特首,但之後其施政水平受到廣泛批評的教訓,這次中國中央政府似是刻意留下一點競爭的空間。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楊文昌2月22日出席中聯辦新春酒會時表示,無論是商界人士或是公務員,只要下一屆行政長官的人選是絕大多數港人可以接受的,中央政府就可以接受。

被問到究竟第三屆行政長官是由公務員擔任較好,或是商界人士擔任較好,楊文昌說:「這個很難說,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公務員好,有人認為商界好,確實是有不同的意見,我覺得是大多數人接受就好。」

現時剩下的唯一懸念是,在這兩年的競逐過程中,會否出現所謂的「分化」現象,導致中國中央努力達致的「和諧社會」無法出現。不過,經驗告訴北京領導人,即使三年前北京力挺董建華,香港社會一樣一度出現了分化,要確保香港的穩定和諧,選一個能力和認受性較高的人選,似乎才是當務之急。


亞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