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角力战(一)曾荫权唐英年呼之欲出?(图)

发表:2005-02-22 09: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香港第三届特首在两年后产生,由于“为时尚早”,现时各热门候选人都避不表态;不过,一些肢体语言似乎已经说明了他们的企图心。中国中央政府的算盘是,容许适的竞争以确保第三届特首的“素质”;但如何同时保持社会的团结和谐,避免社会分化,也成为北京的一大考验。

在华人社区,要产生一个领袖,“竞争”每每是一个忌讳。要参选人站出来公开其参选意愿,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从社会上的声音以及当时人的行为判断,一直在公务员队伍服务的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以及商界出身的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虽然仍未正式表态角逐,但外界已经视他们为两大热门“参选人”。

今年满61岁的曾荫权是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硕士,他于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1971年成为政务主任。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位,涉及的范畴包括财政、贸易,以及与香港前途有关的事宜。他于1997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2年成为香港第一任政治任命的政务司司长。

出身工业世家的唐英年,今年满53岁。唐曾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1976年返回香港帮助父亲打理家族生意,曾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会成员,香港总商会理事会委员。他于2002年加入董建华班子任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2003年接替受丑闻困扰的梁锦松任财政司司长。

值得一提的是,曾荫权和唐英年都有留美背景,这跟第一,二届特首董建华留学英国不同。香港回归后十年,特区跟旧“宗主国”英国关系渐趋疏离;除非今后有“黑马”跑出,否则连特首也几乎肯定不再是“留英派”。

曾,唐两人出身不同,经历回异,却因为风云际遇而可望于这场等首角逐中“交锋”。两人的优点,也可谓是各有千秋。

生于香港的曾荫权,自称“饮香港水(长)大”,“心里流的是香港血”,“本土派”的特点,似乎可以成为他角逐特首时的其中一个“拉拢民众的卖点”。祖籍江苏无锡的唐英年,父亲是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唐翔千,唐翔千改革开放后积极投资内地,据称跟也是江苏人士的原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关系甚佳。

外界关注到,近日“挺曾”,“挺唐”两派,都开始有所动作。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何鸿燊2月17日公开表态,支持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竞选特首,并给他的工作评分有90分之高。合和集团(HK0054)主席胡应湘出席一公开场合时,同样评价曾荫权值90分,相反却不肯为唐英年评分,更指唐的经验比不上曾荫权, “挺曾”之意相当明显。

巧合地,曾跟何鸿燊在“西九龙”项目上有分岐的曾荫权2月21日表示:以单一招标发展西九龙计划的模式可以检讨。地产建设商会曾要求特区政府在有关项目放弃单一招标,让更多发展商参与,之前曾荫权曾经多次表示不认同有关建议;所以曾荫权最近这之立场出现“松动”,特别引起关注。

那边厢的唐英年,则正忙于制订其财政预算案。一般预期,因为香港经济复苏,唐英年可能会出台一些“让大家高兴的措施”。2月22日唐英年又指出:会应各区市民需要,展开扶贫工作。“扶贫工作”既符合中国中央政府强调“照顾弱势社群”,又可争取基层好感,可谓是唐英年“取分”的大好机会。1月初突然被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质疑”,指曾荫权在西九龙文娱区招标事件“只手遮天”。有一种意见认为,田北俊是要为他的好友唐英年“出气”。就在这个敏感时刻,唐翔千爸亲公开指出:参选特首儿子决定。

面对媒体的追问,曾唐两人都刻意不去正面回答有关问题。曾荫权2月18日在回应有关指他参选特首的传闻时指出,“对于呢十几年来揣测我仕途,以及为呢件事同我开玩笑嘅都唔少,我都习以为常”,他又表示:目前工作繁重,无暇想及其它事项,并指现在每一日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战战兢兢,都有点忐忑的心情,每日都依工夫,看看可不可以达到市民的要求。他又表示,在现在讨论有关问题是“谂坏心肠”(想歪心思)。不过,在2月9日当曾荫权与香港传媒团拜时,曾笑言在 2007年任期完结时,会“告老归田”。

2003年8月4日曾有记者问唐英年:“你会想在这数年间,出任‘财爷’(香港财政司司长)可以为你竞选第三届特首方面去取分呢?”当时唐英年表示:“我只会做好目前的工作,我希望当我卸任财爷的时候,巿民是会普遍认同,希望是赞的多,批评的少。我相信如果是可以做到卸任时称赞的多,而批评却少的话,又可以看到失业率是比今天低;而经济是较今天好的话,我认为我们已经是做到凝聚社会,以及改善经济的目标。”

似乎是汲取了2002年只有董建华一人参选特首,但之后其施政水平受到广泛批评的教训,这次中国中央政府似是刻意留下一点竞争的空间。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杨文昌2月22日出席中联办新春酒会时表示,无论是商界人士或是公务员,只要下一届行政长官的人选是绝大多数港人可以接受的,中央政府就可以接受。

被问到究竟第三届行政长官是由公务员担任较好,或是商界人士担任较好,杨文昌说:“这个很难说,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公务员好,有人认为商界好,确实是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是大多数人接受就好。”

现时剩下的唯一悬念是,在这两年的竞逐过程中,会否出现所谓的“分化”现象,导致中国中央努力达致的“和谐社会”无法出现。不过,经验告诉北京领导人,即使三年前北京力挺董建华,香港社会一样一度出现了分化,要确保香港的稳定和谐,选一个能力和认受性较高的人选,似乎才是当务之急。


亚洲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