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女性:理想伴侶難尋覓?

發表:2006-05-31 03: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二十年前,受過大學教育、年齡在30歲以上的美國未婚女性聽到了一條壞消息,這消息讓全國上下都對她們報以極大同情。

讓她們大受刺激的是《新聞週刊》(Newsweek) 1986年6月號的封面報導,題目是《大齡女性:理想伴侶難尋覓?》(Too Late for Prince Charming?)。報導稱,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30歲以上、有大學背景的白人單身女性找到如意郎君的概率只有20%,40歲以上的概率更是只有2.6%。報導用後來變得很不受歡迎的誇張和揶揄的口吻、今天聽來更是讓人恐懼的腔調說,那些40多歲的女性被恐怖份子殺害的概率也比她們找到伴侶的可能性大。

我們中有許多人還記得這一研究結果是如何讓她們唏噓和無奈,還有圍繞這則報導的數不清的文章和電視討論,以及單身女性和她們的母親之間催人淚下的交談。不過,美國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學家珍妮.摩爾曼(Jeanne Moorman)後來對這個結果提出了異議,並公布了她的統計結果:女性30歲以後組建家庭的概率是58%-66%,40歲以後的是17%-23%。儘管這個數字聽上去令人欣慰不少,但哈佛-耶魯研究項目的主要結論──受過良好教育、關注個人職業發展的女性不得不獨自生活的可能性很大──今天聽來仍能引起強烈共鳴。

不過,據調查顯示,今天的狀況是現在年齡在50-60歲之間的高學歷女性中從未有過婚姻的比例還不到10%。我還做了一個也許不那麼科學的研究:我調查了1986年曾在《新聞週刊》的報導或其他媒體有關這個話題的相關報導中出現過的10位女性,她們當中有8個人後來成了家,另外兩人出於個人選擇一直單身。

與此同時,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今天,越是學歷高的女性找到配偶的比例越高。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埃萊娜.羅斯 (Elaina Rose)對過去三十多年來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她發現,1980年時,年齡在40-44歲之間的有專業學位甚至博士學位的女性找到伴侶的概率比同一年齡段但只有高中學歷的女性低25%。而到2000年,前一個調查樣本組的概率已略高於後一組。

羅斯教授說,考慮到現在57%的大學生是女性,這個研究結論就更讓人欣慰了。它表明,教育背景已不再是婚姻的障礙。

克莉絲汀.斯多波爾-西梅卡(Christine Stroebel-Scimeca)是威斯康星州梅奎恩的一名理財師。1986年,30歲的她曾在《新聞週刊》的報導裡講述過她與一名男子約會的事。這名男子曾對她作為一個女人既想維持職業發展、又想充分享受婚姻生活的想法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不符合自然規律。

在隨後的那些年,有時她會對自己的婚姻狀況感到非常恐懼。38歲那年,她對跟那些「膚淺的專業人士」約會感到厭倦,於是鼓起勇氣見了一位英俊而和善的肉鋪老闆。她請他到家裡參加一個小型晚餐聚會。雖然他沒有大學學位,但他來的時候帶著鮮花,在聚會上表現得也很坦誠。兩年後他們結婚了。斯多波爾-西梅卡自己一直沒要孩子,他們一直撫養著她丈夫和前妻生的兩個兒子。

海澤爾.威瑟(Hazel Weiser)還記得哈佛-耶魯的研究結果發表時她和朋友是怎樣一笑了之的。1986年時她37歲,還是單身。報導公布那個結果時她正在探望父母。父親和母親分別將登著消息的報紙塞到她房間的門縫裡。但她自己對此並不感到沮喪,反而覺得很好玩。她建議她的單身朋友們要多看看事情光明的一面:(既然婚姻無望,)我們大可以忘掉什麼有氧健身課,而且也不用怕巧克力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不過威瑟第二年就結婚了。現在她在Long Island Community Foundation任職。她說,對今天的許多受過教育的女性(包括她那即將跨進著名的威斯利大學的女兒)表現出的自信她非常欽佩。她說,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我們那個時代的人要克服的負面的教化。她建議說,不要在意美國文化裡那些會讓女性感到自己不安全的東西。

但在1986年的時候,不安全感還非常盛行,許多女性認為哈佛-耶魯的研究結果極有說服力,芝加哥婚介顧問蓋爾.普林斯(Gail Prince)說,這是因為研究表明,她們難以找到伴侶的原因不是她們自己存在不足,而是社會問題使然。普林斯在《新聞週刊》那篇文章中建議女士們帶些有助於打開話題的東西,比如一條毛皮領子或一本《體育畫報》什麼的。她承認這些小伎倆今天看來可能顯得很做作,但從它也能看出那個時候人們是如何急於在大齡人士婚姻問題上找到出路。

哈佛-耶魯研究報告的聯合撰稿人之一內爾.貝內特(Neil Bennett)最近表示,當年媒體的報導過於簡單化了,而且沒有考慮到有些女性是主動選擇不結婚的。他說,他們的研究中有一些很少公開的結論後來看來還是很有預見性的,比如,黑人女性總體上更難找到伴侶等等。

謝麗爾.萊文(Cheryl Lavin) 1986年時是一位40歲的單身人士,她的工作是為報紙上的單身話題專欄《一線故事》(Tales from the Front)撰稿。她說,哈佛-耶魯的研究結論很讓人沮喪,但我的想法是,我又不是統計學家,我只是一個個體,我要找一個伴侶。就在她的名字出現在《新聞週刊》的那個月,她就遇到了她後來的丈夫。萊文現在六十歲了,仍保持著婚姻關係,並且還在寫專欄。她說,因為有網際網路,現在的女性遇到理想男子的機會更多了。

不過,黛安.克羅斯(Diane Croce)從她的親身經歷感受到,技術在幫助人們結識配偶時還是有它的侷限性。研究報告在《新聞週刊》發表時她39歲。她還記得在視頻約會時她是如何被對方拒絕的。克羅斯現在59歲,仍單身一人。最近她在一家網上約會服務機構做了一次適配測試,結果她被告知沒有適合她的對象。

她說,現在跟二十年前一樣。在這二十年間,她曾跟一個男人一起生活了9年、患過乳腺癌,後來她意識到自己並不想結婚或者生孩子。她說,她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挺滿意的,不過,如果仍能有合適的男子一起生活,她也不反對。她對我說,親愛的,希望總是有的。

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