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情局風雨六十載功過評說不一

發表:2007-09-21 03: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以來的60年歷史色彩豐富,而且充滿爭議。

一些史學家說,當年政府各部門有足夠的情報,顯示日本1941年會偷襲珍珠港,但是沒有人把這些零碎的情報連接起來。正因為如此,羅斯福總統成立了戰略情報局,在德國和日本佔領區從事諜報和破壞活動。

戰爭結束後,戰略情報局逐漸淡出,1947年9月18號由中央情報局取而代之。當時的戰略情報局局長威廉.多諾萬四處遊說,爭取在戰後保持一個情報機構,以確保美國領導人不會盲目地制定政策:「美國不能再像戰前那樣無視情報工作了,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我們沒有一個永久性的機構,在和平時期發揮戰略情報局在戰時發揮的那種作用。」

彼得.歐內斯特1950年代加入中情局,現在是華盛頓的國際間諜博物館館長。他說,中情局在冷戰時期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機構,「當時中情局裡充滿令人興奮的氣氛,大家工作熱情都非常高,我們確實認為自己是冷戰中美國的前沿陣地」。

*克格勃的對手*

奧列格.卡盧金曾任前蘇聯情報機構的少將。他說,克格勃絲毫不敢輕視中情局:「從專業角度講,克格勃把中情局當作平等的對手。其實,這是俄羅斯情報和反情報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對手。」

不過,中情局經常因為情報失誤而受到抨擊,例如沒有預測到蘇聯解體,錯誤地宣稱薩達姆.海珊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等。爭議最多的是中情局的一些秘密行動,其中包括1952年在伊朗策動政變和1973年推翻智利的阿連德政府。這兩次行動都是按照總統的命令進行的。

記者蒂姆.韋納在他的新著中對中情局60年的記錄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行動失敗留下的影響能持續很長很長時間,但是成功的例子卻往往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不過,中情局前副局長約翰.麥克勞克林認為,儘管中情局應當受到批評,但韋納對中情局的評價有失公允。他說:「我對韋納的書很有看法。不妨給它加個副標題:我們即失敗,因為它在中情局歷史的每個階段都要找出一些黑暗的東西、一些失敗之處來。韋納甚至把一些成功都說成是失敗。」

*失敗與成功*

麥克勞克林指出,2001年9/11之後,中情局迅速在阿富汗作出反應,再就是破獲卡迪爾.汗的核擴散網路,這些都是成功的行動。

不過,許多在中情局工作過的人都承認,美國官員現在更看重的是間諜技術,而不是從事情報工作的人。前中情局技術官員尤金.波蒂特指出,技術只是諜報工作的一個工具:「諜報工作可能使你贏得戰爭,但瞭解敵方思路和打算的唯一途徑則是通過做諜報工作的人。衛星或者飛機都不能做到這一點。」

前中情局副局長麥克勞克林說,9/11之後,在諜報技術和諜報人員之間取得平衡顯得格外重要。他認為,傳統的諜報人員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而輕視技術這一頭。

中情局現在的工作人員中幾乎一半人都是2001年9/11之後招聘的新人,他們現在蒐集和分析情報時所使用的技術手段是冷戰時期的間諜們做夢也想像不到的。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