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斂之道 養心祛燥

發表:2007-10-04 11: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秋一過,酷暑隨之遠颺。天高氣爽季節原最舒適宜人;但自國外初返臺北那幾年,每到秋日便覺皮膚乾燥、繼之口乾舌燥、偶爾吹點涼風便乾咳不已,甚至還伴隨腹瀉便秘、腸胃失調;種種不適,弄得人心浮氣躁。

一天陪父親閒聊,他看見我乾裂脫皮的口唇,倒杯酸梅湯給我:「你元氣不足,肝火太重,這叫‘秋燥’。秋天應注意滋潤防燥,飲食上宜減辛增酸,多吃些當令蔬果,像蓮藕、水梨、蘿蔔、冬瓜等,可以健脾養肝、潤燥益氣。」

父親精於岐黃,但他不贊成用四物、八珍、十全等藥膳進補,他認為當季天然食品最滋補、適度運動最有助於保護身體機能。父親說秋天是成熟收穫的季節,萬物因成熟而收斂;人的各種生命活動也該順應自然,適度收斂,生活要規律,不可暴飲暴食、晚睡晏起。他說「養生必先養心」,心懷慈悲長感恩,讓內心寧靜,是養生保健的基本功夫。

雖然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堪久立、不能走遠路,入秋後父親總是三不五時在居家附近轉二、三十分鐘。他說現代人長居水泥森林,離土地愈來愈遠,吸收的地氣愈來愈少,免疫力不足,容易上火傷風;走路散步或郊外踏青,可以沾沾地氣,儲備能量,才能健康愉快過一冬。

在父親調教下,近年來我不再有「秋燥」的煩惱;父親由於養生有方,雖年屆百歲,依然精神矍鑠、生氣勃勃;這一切應歸功於順應自然、養心祛燥的「秋斂」之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