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新土改'是解放土地還是'解放'農民?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8-10-10 22: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日前"吹風",三中全會將討論農村"在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基礎上,促進土地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儘管整段話並未涉及土地的所有權私有化問題,國內外輿論仍將此稱為"新土改"。一些評論者根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新土改"內容總結為推進土地"永包制",加大土地流轉,方便資本下鄉,發展"公司+農戶"的現代農業。

但根據現實狀況考察"新土改",就會發現"永包"與"流轉"本是矛盾,既是"永包",又何須"流轉"?所以,賦予農民"永包權"只是讓農民出讓承包權獲益,其內在核心其實只是讓普遍存在的"征地"以"土地流轉"的名義合法化,是解放土地,而非"解放"農民。

考慮"土地流轉"有兩個視角。一是社會發展的視角,二是農民利益的視角。從社會發展的視角來看,以土地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新土改",將大多數農民從土地剝離,結束目前這種一家一戶零散化的低效益耕作模式,其要點是解放土地,提高其使用效率。對這種"剝離",得承認是時勢所需:從1998年以來,約佔全國 65%-68%的人口年產值只佔GDP總額的18%,中國確實需要結束這種低效益的農業耕作方式,土地流轉帶來的"公司+農戶"的規模化經營有利於提高效益。其次,"農業產出+外出打工收入"的農村家庭經濟模式作為農民的權宜之計可以,但作為一種固定模式長期實行,既使農民家庭生活於困頓之中,也不利於農村社會的重建。可以說,如果中國早在90年代中期實行農民與土地的剝離,並出臺與之配套的社會政策以幫助農民離開農村,"三農"問題絕不至於陷入今天這一難以收拾的困局。

但從農民利益的視角來看,事情遠非如此簡單。1949年以後,中國政府對農民的歷史欠債很多,比如通過價格"剪刀差"掠奪農產品以支持城市的工業化;通過戶口制度壁壘讓農民成為一國的賤民;對農村的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巨大的歷史欠債與現實欠債;近20年來將城市污染轉移至農村;通過征地使8,000萬農民成了無地可耕、無業可就、無處可去的"三無"農民......所有這些,造成了中國農村今天的落後狀態,使中國農民成為被現代化列車拋棄的龐大弱勢群體。所以,對行將被從土地上剝離的農民群體來說,通過即將到來的土地流轉將土地價值變現,是農民從中國政府那裡得到的最後一筆歷史償債。而償還數額是否足夠用於農民轉行、遷居城鎮後重新創業等,決定著他們今後的基本生活是否有保證,也決定著中國社會的穩定與否。

假定地方政府能夠收斂其掠奪性,讓農民有幸成為土地流轉的主體,除了稅收之外,土地流轉的收益90%都落入他們口袋,對農民而言也並非萬事大吉。一般而言,被從土地上剝離的農民根據其居住地的不同,去向與生活出路也大不相同。居住於大中城市近郊的農民,其土地的商業價值較大,只需要找準時機,待價而沽(包括與鄰近土地所有者形成價格同盟),將土地賣個好價錢,其生活前景相對要好些;但大多數土地只適合作農耕用地,出賣土地收益有限。賣地農民的出路一是做農業工人,二是遷往城市或者中小城鎮,這就必須有幾個前提條件需要滿足:一是城鎮必須有足夠的就業機會提供給農民(這在目前的失業大潮下幾乎是幻想);二是政府必須出臺相應政策,免除對這些遷居農民的制度性歧視,如向其子女收取高昂的教育贊助費等,讓農民享有該地的福利。但目前在城市居民福利尚且不保的前提下,這種願望只怕要落空。

鑒於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與不可再生性,將眼睛盯住土地,要將"土地"從農民手中"解放"出來,已是墮落成自利型利益集團的中國政府必然要選擇的"改革"。但無論如何,還需要從就業形勢是否有利於低素質勞動力等時勢出發,並在政策設計上考慮農民的生活出路。否則,其結果只會是在已有的8,000萬失地農民這一流民後備軍隊伍之上,再加上幾倍於這一數量的流民。假如這類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的人佔到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這個社會的前景將非常黯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