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0萬殘障兒童失學 教育局:無錢建特殊學校

發表:2010-03-03 07: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肢殘、目盲、聾啞、智障……異於常人的特殊身體,讓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注定步履維艱。雖然其中的絕大部分個體可能終身無法擺脫一個斗大的「殘」字,但這個「小眾群體」於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卻與每個健全人一樣神聖而不可侵犯。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無疑是他們獲得生命尊嚴的必經之路。

然而,嚴峻的現實卻讓殘疾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夢想空間日益逼仄。廣東省部分欠發達地區,特殊教育已經出現「真空化」危險。在農村,許多殘疾兒童因無法有效接受教育,而淪為新一代文盲、半文盲。

在廣東省雷州市白沙鎮某小學的校門外,12歲的弱智兒童唐全(化名)可以和自己玩上幾個小時。直到小他兩歲的弟弟唐候(化名)放學,兩隻相牽的小手才一起回到清冷的家中。

隨著5年前父親的離世和母親的出走,14歲的姐姐唐汝青與兩個年幼的弟弟一起,支撐起了屋檐下一天又一天的日子。

憨憨的笑容,是唐全面對每個人始終如一的表情。雖然每天都和弟弟一起「上學」,但是他卻從來沒有邁進校門半步。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在唐全8歲時候, 姐姐唐汝青將已到入學年齡的弟弟生拉硬拽領進了學校。然而他卻死活不肯走進教室,面對老師。為此,他甚至對「強迫」自己讀書的姐姐說出了髒話。

「他害怕上學」,唐汝青苦笑道。在姐姐看來,雖然弟弟智商偏低,但尚屬「可教之材」。「不讀書,可能真的會成為廢人」。

當地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將唐全對學校的這種強烈抗拒稱為「讀書恐懼症」,並將其歸結為殘障兒童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這往往使他們與正規教育失之交臂。」

廣東省第二次全國殘障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於2007年8月發布的數據表明,24.3萬6-14歲學齡殘障兒童中,有9.7萬人未接受教育,佔39.9%。

四兄弟連續致殘

無書讀雪上加霜


只能靠雙手爬行的張氏兄弟,他們的求學之夢早已折翅

一張小學畢業文憑,在雷州市白沙鎮合興村村民張金成一家人眼中,已經成為一種奢求。20歲的長子張昌強和16歲的二子張昌勇至今保持著張家6個子女中的最高學歷記錄——小學五年級。

而在此之前,雖然兄弟二人的學習成績乏善可陳,但學業之路一直平坦。突如其來的怪病卻將兄弟二人的讀書夢徹底擊碎。

2001年,正讀小學三年級的張昌強感覺雙腿持續疼痛,隨後小腿肌肉迅速萎縮,行走日益困難。張氏夫婦四處尋醫問藥,始終不明病因。2003年,已經皮包骨的小腿讓張昌強完全喪失了站立能力,學業隨之中斷。

無名病魔並沒有離開這個家庭,不幸接踵而至。弟弟張昌勇也在長到與哥哥同樣年齡時,因腿部肌肉萎縮而癱瘓,小學五年級同樣成為他的學業「休止符」。

隨後三子張啞也被「傳染」而癱瘓。「蹲著活」成為兄弟三人10歲之後的生存姿態。所不同的是,張啞出生墜地即為聾啞兒,沒有上過一天學。

雖然可怕的「魔咒」並還沒有在四子張鄧福的身上出現,但在三歲時耳部的一次意外傷害,卻讓張鄧福此後只能生活在無聲世界中。

2006年,張金成將智力正常的張鄧福送進了村中小學,然而由於無法聽到老師的講課聲音,讀到小學二年級,張鄧福的腦子裡仍然是一張白紙。對於張氏夫婦來說,張鄧福每天蹦蹦跳跳上學的身影,只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

轉機出現在2008年。這一年,雷州市殘障人康復中心聾啞兒童語言訓練班開班,張鄧福成為了班裡幾乎年齡最大的學員。考慮到他的特殊家境,張鄧福的學習生活費用被全部免除。

專門面向聾啞兒童的語言訓練班,讓張金成覺得總算找對了「藥方」。由於訓練和治療的針對性較強,同時輔以助聽器,如今的張鄧福終於能夠開口發出諸如「雞」、「鴨」、「豬」等簡單的單音節詞彙。雖然含混不清,但久違的笑意總算掛上了張金成夫婦的眉梢。

「不過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2月24日,張金成不無失落地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由於康復中心的語言訓練班主要收治4-6歲的學齡前聾啞兒童,而12歲的張鄧福已經嚴重超齡,在上學期末將其接回家過年時,張金成已經被明確告知「孩子下個學期不用再送來了」。

如果再回到村中普通小學就讀,張鄧福只能繼續混日子。「而不去那裡,又能去哪裡呢?」對於張鄧福接下來的求學之路,張金成一臉茫然。

遠在60多公里外,湛江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仍然為張鄧福接受有效教育提供著可能。不過對於張金成來說,這種可能性也許只存在於理論層面。

為了給癱瘓的三個兒子治病,近10萬的開銷已經讓張家債臺高筑。雖然特殊教育階段學費可免,但進入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每月幾百元的生活費用,還是讓張金成迅速打消了這個念頭。

隨班就讀收效甚微

多數殘兒止步小學

在雷州市新城街道辦機關小學教師莫受智的印象中,成百上千的學生面容伴隨著自己10年教學生涯的流逝,已變得越來越模糊。然而,李琦(化名)的名字卻在莫老師的記憶中打下了深深烙印。

不僅是因為他是莫受智迄今為止所教過的唯一一個聾啞學生,還有他每次考試經常個位數的超低成績。

而在莫老師看來,二者卻也存在著牢固的因果關係。

莫受智所在的學校並不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將聾啞兒等學齡殘障兒童直接編入普通班級隨班就讀,是這類普通學校接納特殊教育兒童的主要形式。

然而,由於普通學校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特殊教育技能專業培訓,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根本無暇顧及殘障兒童的需求和感受,而只能按照普通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進度實施教學。

久而久之,那些端坐於教室之中,貌似認真聆聽的隨班就讀殘障兒童,幾乎淪為課堂「雕塑」,考試成績自然「慘不忍睹」。

資料顯示,在廣東省存在隨班就讀的普通教育學校中,接受過一定特殊教育知識培訓的教師,僅佔13.36%。

莫受智認為,由於隨班就讀往往流於形式,一些殘障兒童家長認為「讀也是白讀,不如不讀」,往往只讓孩子「象徵性」地讀完小學便輟學回家。

支撐這種論斷的另一組數據是,2006年全國殘障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省在讀適齡殘障兒童小學階段為13.21萬人,初中卻僅有1.39萬人,銳減近12萬人。

政協委員連提三年

特教學校仍是畫餅

2007年1月,在雷州市殘障人聯合會理事長唐正浩的多方奔走之下,雷州市殘障人康復中心破土動工。2008年8月,中心落成投入使用。其所開設的智障、聾啞、腦癱三個康復訓練班,為雷州市4-6歲學齡前殘障兒童的康復之路帶來了福音。

然而,由於地方財力有限,雷州市6-14歲學齡殘障兒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卻始終停滯不前。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是唐正浩的下一個工作目標。

據唐正浩介紹,雷州市目前6-14歲的學齡殘障兒童約2000人左右,其中75%生活於農村。而雷州市至今卻沒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在有關規定中,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應至少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湛江,人口同為150萬左右的雷州和廉江,成為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壓力最大的兩個縣級市。

在雷州,除了60多名殘障兒童能夠前往湛江市區等地的特殊教育學校就學,其餘絕大部分只能通過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形式接受義務教育。

2009年,唐正浩再次將「盡快建設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作為提案的主題,這已經是他當選雷州市政協委員之後第三份內容近乎雷同的提案。

2007、2008年,唐正浩的提案均被交辦單位雷州市教育局以「地方財政困難」為由委婉駁回。

2009年,雷州市政協將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提案列為當年的「一號提案」,有關部門的立場終於出現了鬆動。來自雷州市教育局的反饋信息稱,「將爭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盡快籌建特殊教育學校。」

不過,一年過後,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仍然停留在紙面上。而連提三年之後,有些心灰意冷的唐正浩也向雷州市政協某領導撂下一句話,「如果2010年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我不會再寫這個提案。」

来源:南方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