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導致了收入差距增大?(圖)

發表:2010-08-13 13: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過去,城市集體部門和國有部門在整個城市的就業率中大約佔了90%,現在是大幅度下降,兩個加起來剛剛超過30%,其他的所有制,私有制、個體經營比例則大幅度上升,這些均對收入差距產生影響。因為這些部門內部收入差距非常不一致

就中國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差距而言,到底就業、失業、收入分配之間存在什麼關係,怎麼樣從就業角度瞭解收入分配的變化,特別是收入差距的變化?

中國的經驗來說,根據我們團隊所做的研究,包括四個層面:

一個層面是到底失業與勞動力的收入差距之間的關係如何。

第二個方面是農民工的就業與城市勞動力收入水平和差距之間的關係。過去有大量的相關經驗研究,有的認為是替代關係,即農村勞動力會替代城市勞動力,有的認為是互補性,到底是互補還是替代,實際從中國經驗來說,都沒有比較可靠的證據來支持任何一種觀點。

第三個問題,是城市就業結構的變化和工資差距的變化。因為就業對於收入差距的影響,可能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失業對收入差距產生一些擴大化的影響。

最後一個問題是農村勞動力外出以後,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會產生什麼影響。

失業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

第一個方面:就業怎麼影響到收入差距?一個最直接的影響途徑就是失業會帶來貧困,然後通過失業帶來更多人的貧困,帶來一個收入差距的變化,這是假定的,經濟增長是一定的,如果不一定的話,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應,在經濟增長既定的情況下,如果失業增加,必然會導致貧困率上升,而帶來整個社會的收入差距的擴大,包括過去我們在90年代末期,隨著下崗失業人員的增加,城市內部的貧困率曾經發生過一段時間上升的勢頭,同時城市內部的收入差距也是擴大了。

我們用2005年的1%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做了一個城際之間的基本分析。結果發現,失業率越高的城市,它的基尼係數基本上也是越大的,這點應該是比較明顯。同時我們還發現,失業率越高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越低,也就是說,失業本身對低收入人群影響非常大,遠遠超過了對高收入人群的影響。所以,可以說,失業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來農民工的就業與城市本地就業沒有什麼關係

同樣利用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我們研究了農民工就業和城市勞動力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

我們發現,失業率越低的城市,外來勞動力的比例反而升高,也就是說,外來勞動力不是流向失業率高的城市,是流向失業率低的城市。同樣,外來人口的比例越高的城市,它的平均收入反而越高,這意味著,外來人口本身對當地勞動力在就業上不產生替代性,對當地勞動力就業、工資都沒有產生負面的效應。換句話說,外來農民工的就業與城市本地就業沒有什麼關係。

其次,我們還發現,如果不把外來勞動力計算進去的話,也就是說,不把外來勞動力看作當地人的話,那麼他們對於當地人的收入差距也不會產生影響。因為外來勞動力和當地勞動力分屬兩個不同市場,二者的工資與就業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機制等因素決定的。因此,從我們的分析看,事實上很難看出城市外來勞動力的數量,會對當地勞動力的就業,當地勞動力的工資,以及收入差距產生什麼影響。

就業結構變化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因素

從1988年到2007年,這20年期間,我們做了一個城鎮的個人收入差距的分解分析,想看看這個期間城市就業結構到底發生了什麼根本性的變化。20年,正好反映了我們整個城市改革的特別階段。

從就業結構可以看出,從性別的差別上,1988年的時候,男性、女性之間的差別非常小,整個勞動力就業市場上,男性就業的比例比女性稍微高一點。但到了2007年,性別就業比例差別非常明顯,出現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一方面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不斷降低,同樣女性失業率、下崗,以及早退均比男性高很多。

從年齡結構看,主要的變化是年輕人在整個勞動力市場佔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這主要是很多的城市勞動力當中,這個年齡段都處在就學階段。同樣,40 歲以上的勞動力比例,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上升,特別是41到45歲之間,上升幅度較大,這樣年齡結構的變化,同時會影響到收入差距。

但這20年間,教育的變化是最明顯的。在1988年的時候,大概有將近13%的城市勞動力就業人員都是小學及以下程度,2007年以後,該比例下降到了不足2%。同樣,初中畢業生比例大幅度下降,高中畢業生上升,特別是大學和大專的比例都是大幅上升。

另外,不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也比較明顯。過去,城市集體部門和國有部門在整個城市的就業率中大約佔了90%,現在是大幅度下降,兩個加起來剛剛超過30%,其他的所有制,私有制、個體經營比例則大幅度上升,這些均對收入差距產生影響。因為這些部門內部收入差距非常不一致。

所以,就我們的分析來看,就業結構已經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因素了。

教育對收入差距影響增大

那麼,這20年中收入增長的源泉主要是什麼?我們做了一個分解分析來解釋收入增長。首先假定在回報率相同的情況下,就業結構的變化對收入增長產生的影響,然後再看回報率的變化,即在收入結構既定的情況下,回報率的變化。

我們發現,收入差距大約有38.89%是由於年齡因素帶來,這個因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年齡結構的變化,還有一部分是由不同年齡組的回報率變化帶來的,這可能是由於在整個勞動力市場上,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其收入也不斷增加。

除了年齡因素之外,教育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教育對於收入差距的影響大概佔了近31%,其中結構的影響非常大,佔到12%左右,然後18%是由於回報率的變化所帶來的。其次是區域的變化,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地區的差別非常小,後來逐漸增大。

在80年代的時候,很多高素質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收入,但是到了2007年的時候,高素質的人和高收入的相關性就非常強了,這樣結構性的影響變得非常明顯了。然後如果看總計的話,越是高收入的人群中,收入差別影響越明顯,也就是說,在很大程度上,低收入組的增長,大概是佔整個不到一倍,但是在高收入組,大概是1.7倍,也就是說,雖然收入差距在擴大,擴大過程中,高低收入組的收入都在增加,只是高收入組的增加幅度遠遠大於低收入組,這是導致收入差距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從影響因素可以看出,最大的變化就是教育因素,從原來對收入差距影響不到2%,到現在上升到11%,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實際上我們市場化進程中,人力資本的回報得到越來越多承認,也就是說,教育在收入當中,對收入的解釋力度,以及對收入差距的解釋力度,越來越高,這就為我們政策指明了一個方向---縮小收入差距一個非常根本的政策是對人力資本進行補貼,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群進行補貼。換句話說,如果是低收入家庭沒有那麼多錢進行教育投資,政府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他們進行資助。

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

應該說在過去30年當中,除了上個世紀80年代初之外,沒有哪個時期比得上2002年~2007年這個期間農民收入增長更快,因為農民有了一些轉移性收入,即惠農政策帶來的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等。這個時期農民收入增長非常快,年均增長17%,增加幅度非常大,而同期在當地非農就業的工資性收入增加幅度不是很大,大概只有5.2%,但農民的農業經營收入非常低,財產性收入也是非常低。

農民外出打工收入的增加非常高,到底這部分收入對收入差距產生什麼影響呢?這部分收入,到底帶來了收入差距的擴大還是縮小?

我們的研究發現,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說,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有助於緩解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但同時,這幾年的惠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低收入人群確實從中獲益。

然而,從未來來看,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不會進一步擴大,現在的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是怎樣的狀態,是停滯不前,還是僅僅落後於城市,未來影響收入差距的是否還有其他新的因素,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来源:新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