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被餵藥物長大的大閘蟹

發表:2011-10-18 01: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耶魯大學有一位經濟學教授叫陳志武,曾經在北大的一個演講中談到有毒的黃鱔。他轉述了一位中國科學院環境研究所知名學者對他的一番話:「你們知道如今的黃鱔為什麼長得這麼快嗎?就是因為飼養者用了激素,人吃了黃鱔,激素在人體內七、八年還發揮作用。」聽到這話之後,嚇得那些與會學者們再也沒人敢吃黃鱔了。

這位陳志武教授還說:「我有一個親戚是賣荳芽的,他說這些荳芽不能吃,用了激素,本來要五天才能長大的荳芽只要一天就長好了。本村的人不買這種荳芽,都是賣給廣州,一卡車一卡車,一夜之間就到了廣州的菜市場。」

陳教授的這些提醒在中國恐怕早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常識,只不過你總得往嘴裡填點東西、要不就會餓死,人們才盡量挑選毒性少一點的食物吃。不過,我們的想像力永遠也追不上可怕的現實。

香港《壹週刊》報導說:「香港人喜歡吃大閘蟹,蟹價越來越便宜,幾乎成為市民家常便菜。大閘蟹賣得越便宜,市民吃得越凶。」大閘蟹怎麼會越賣越便宜呢,是大豐收嗎?

香港記者專程到江蘇蟹場採訪,發現大閘蟹都是餵了激素的。餵激素長得快,當年就能上市;而且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大閘蟹死亡,在捕蟹前再餵一次抗菌素,撈起來馬上上飛機;第二天下午在香港上市,晚上就上了香港人的餐桌。也就是說在24小時左右,那些抗菌素就跟蟹肉一起,進了港人的肚皮。

使用「 高科技」養蟹聞名的江蘇大發水產養殖場徐場長對香港記者說:「從蟹苗到上市,至少要餵十種藥。」他還說他們還算比較本份的,福建人更毒,在蟹產卵時餵避孕藥,這樣母蟹不會變瘦,蟹苗更容易長大。記者問:「這麼做不是害人嗎?」這位場長無奈地說,「現在的魚類、家禽類,哪一樣不是餵藥物長大的?你不這樣做,別人做,你還能做生意嗎?」

但是在另一些國度,比如美國、加拿大、歐洲,這種生意卻是很難做的。

2007年就發生了一個斑點叉尾鮰魚事件,這個斑點叉尾鮰魚,就是美國鯰魚,從美國引種,到中國大量飼養,再出口全世界。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很有賺頭。

美國阿拉巴馬州從這種中國出口的鯰魚中,檢驗出藥物殘留,立即宣布停止銷售。緊接著路易絲安娜、密西西比等南部四個州也先後停止銷售,同時對從中國進口的許多水產品進行嚴格的藥物殘留檢查。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正式對外宣布,加拿大對來自的中國的養殖鯰魚、鱤魚、蝦、鯪魚、鰻魚等的進口控制,將開始在邊境扣留此類產品,要在證明不含美國禁用的藥物殘留之後,方可放行。

這種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立即被中國有關部門和媒體懷疑為打擊中國經濟的陰謀。

根據之一,是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或利益集團帶來了強烈衝擊;

根據之二,是此次事端的發起人仍然是美國南方生產、養殖、或者加工水產品的幾個州。

這種無端的猜疑,居然也能說得出口,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如果檢測不出這些藥物殘餘,人家不是照樣放行嗎?事實上人家抵制的不是國家,而是魚。

2006年加拿大食品安全檢驗局對中國進口鰻魚發布進口警告,同時也發布了對從美國進口的羅非魚進口警告。而這批羅非魚是美國轉口的,真正的生產國是中國。也就是在加拿大的警告之後,美國才開始警惕中國,並早就因水產品藥物殘留問題,通知了中國的相關部門。

有哪一位手提菜籃子的家庭主婦,甭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樂意去買用激素、抗生素和避孕藥養大的水產品呢?人同此心,不可能有任何的例外。哪個國家抵制,就證明了人家的政府對民眾負責任,官員不吃賄賂。至於中國,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兒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鄭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