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浮雲飄

作者:張成 發表:2012-10-25 00: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縱觀歷史,你會覺得它如滾滾長江水,永遠不回顧的奔向東方、奔向大海。歷史的一幕一幕,特別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興衰,如長江之水,時而浪起高漲,時而浪落低平;時而急浪拍岸,時而浪消寧靜。看上去沒有什麼能阻止洪洪大水奔流,也沒有什麼力量能使它逆折回轉。

在中原一片大地上,真是「你方唱罷他登場」歷史的一幕.不管是好的一幕,成功的一幕;或是壞的,失敗的一幕;不管是豐年盛世、歌舞昇平的一幕;還是烽煙戰火,家散人亡的一幕;不管你想要它,還是讓他盡快過去,它總是按它的「時辰」扮演著自己要演的劇目。它能給世間留下的也就只是歷史遺蹟、斷壁殘垣,為後人灑淚憑弔而已。

不管是威震天下、雄兵百萬、氣度恢宏、萬民仰慕的盛唐天下;還是後來的康乾盛世,不過也只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瞬飛駛而已。留給後人的也只是雄偉建築、刻石記功的遺蹟而已。搞不好無情的歷史連這點東西都不給你保留,而你能看到的僅是亂崗碎石,夕陽衰草而已。

歲月非但催人,而且也催促著時代、歷史盡快的向前走。不管前面是平坦沃田,還是崎嶇山道,歷史總是無情的催你趕快離場,因為後麵人物、後面故事也要在這裡上演。

中國古人對世事無常的憑弔是很多的,不少感人肺腑、傳誦多年的膾炙人口的名句也特別多。其中對朝代更迭頻頻的南北朝的南方六朝,更是感觸良多:如元朝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

「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雲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元代的薩都拉站在臺城荒涼的廢墟上,寫下《念奴嬌•金陵懷古》:「六朝豪華,春色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新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唐朝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宋•辛棄疾《新荷葉•和趙德莊韻》

「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清人的「自古興衰如轉燭 ,六朝興衰成棋局」

當時真是 「 城頭變換大王旗」,今年你稱王稱霸,明年你可能因失敗而人頭落地, 真是「世事無常」。

另一個,多為文人墨客興嘆的是結束盛唐。「百年之治」 的「安史之亂」後,歷史長河流向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的年代。人們總是回憶當年 物阜民豐、歌舞升的太平盛世,最有名的如唐朝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等。

我們可以看到,在興亡更迭頻頻年代或盛事驟衰的歲月裡,是人們的感嘆更為引起人們的心靈共鳴,不少成為「巧奪天工」的絕世佳句。

就拿近世所見來談,二戰開始,各國亦都為自己著想。當時歐洲各國都怕希特勒法西斯的武力,希望希特勒把矛頭指向立足不穩的蘇聯,希望他們在相爭中各自消弱力量。他們也知道希特勒的胃口大,要統一歐洲,但總想等他收拾蘇聯後,力量減弱時,再對付他。因此盡量不惹他。當時在歐洲軍事力量排名第二的英國,採取對希的所謂「綏靖政策」,出賣捷克,坐視波蘭。但沒估計到德國沒有把武力對付軍事力量較強的蘇聯,而首先回顧,消減了法國。 法國是英國最重要的朋友,可是英國卻沒有大力救援。這就是政治。真是「大難臨頭各自飛。 二戰後,中共以謊言欺騙,國民黨已無力對抗時,特別是面臨經濟危機,美國卻袖手旁觀。美知道,中共一直在吹捧美國的「民主制度」,以為可與中共結交,認為蔣介石政府已腐敗不可就要。可是中共一取得政權,就宣布「一邊倒」,即倒向蘇聯反對美國,這又讓美國落了個空。而中共執行的是一套比蔣更獨裁十倍的「愚民」政策,使在不到三十年統治中,被鎮壓的、飢餓死亡的,槍斃的約為八千萬人(比一個英國或法國人口還多)

而與蘇「友好」了十年後,中蘇又出現了嚴重裂痕,以至與「老大哥」兵戎相見。

就在中共統治中國的半個多世紀中,它們內部也為了「權利」進行了殘酷的針鋒相對的鬥爭。「建國」不到六年,把高崗逼到了自殺。59年廬山會議,又把當時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解放軍總參謀長黃克誠、和湖南省第一書記周小舟等打成「反黨聯盟」。

「文革」開始就把黨內的第二號人物劉少奇打入十八層地獄,最後重病不治「冤死」河南。中共大部分高層幹部也在「文革」中受到衝擊、迫害、甚至自殺、批鬥至死。由於「文革」中受害的中共上層幹部太多, 以至毛澤東「駕崩」後,「文革」被否定了。這是中共自毛澤東掌權四十年以來的第一次。

我想,這些中共高官挨批鬥時,可能也會想到,雖然有權在握時,頤指氣使倒也威風,也享盡了人間的名利權欲。但到這時頭上戴著高帽子,被兩個「紅衛兵」,押著「坐飛機」,台下被激怒了的群眾在呼嘯著,自己已被認認為臭狗屎不如的「走資派」,以後的命運還不知如何? 想想還不如一個小老百姓,雖無「一呼百諾」的威風,也無「前呼後擁」 的從屬,但也可過著平安簡淡的生活,不會弄得挨斗、挨批,甚至 「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但他們當時想著這樣,回頭似乎已經無希望。他們一定會感到人生「命運多變」、「盛衰無常。 有些人更有甚者,回憶數十年「革命經歷」,以自己的家庭、教育程度不參加「革命」,如在「舊社會」,也還是能有口飯吃,不至這樣下場。但一等 「物換星移」,自己又上了臺、掌了權,可能有些人,又會 「重拾威風」忘了受難日子。

其實,人總是這樣,總是在順利環境時,極盡權力;而在遭時又會「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而想抽身後退。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疼」,不少人總是這樣,直到生命臨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傷疤」永遠不會好了,可這一切都已為時已晚,無法抵抗的死神向他們發出了最後的 「邀請」, 自己也只能帶著始終觸及不到的「奢望」,而無可奈何的離開、他不想離開似乎尚未享過癮的世界。

「死時才知萬事空」。所以真正聰明的人,他不會強烈的、執著的追求他基本上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把世界上一切看得淡一些,生活上灑脫一些,你也會活得輕鬆一些。

我記得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共決定給一部分職工調整漲工資, 每單位都有一個百分比的配額,一般約有1/3左右能夠上調。個人擺條件評比,最後領導圈定。因調資不是人人有份,聽說北京就有一大學學歷職工未能上調一級而自殺的。升一級也就是多7元,洋人聽了都不理解,中國人怎麼就為了按當時匯率的2美元而自殺。(當時美元5人民幣兌率1:3左右),這情況在北京不只是一件,全國就更多。當時分析:死者也不是純是因為這幾塊錢,反正幾十年都苦下來了,也不會因多這幾塊錢就富起來了,主要還是心理上過不去;覺得條件比他差的已經上去了,他卻沒漲上上;或者是沒漲上工資,在親友面前無光,他們會認為你無能,或是犯了什麼錯誤。

事實上,在這世界上,不合理的事情多著呢,這由你的先天命運決定的。如有人生下來就殘廢(或癱瘓、或痴呆、或聾啞等);有人天生聰明,有人就笨;有人長得漂亮是「美女」,(現在女子長得漂亮就是錢)有人長得醜陋;此外,後天的機遇也成為成功否的重要因素。你再聰明、能幹,但時乖命蹇,你也不可能成功。

「萬事隨燭轉」 、「天道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在國際關係上)「滄桑多變 」、等無數民間諺語、成語、民謠都指向一切都在「變」中,這些教導人們不要把問題看死,看得那麼絕對。

從小到個人,大到社會、國家、世界,一切都在「變」,如浮雲樣永不停息的變化著,這也將演化出一幕幕時而喜慶滿堂的歡笑、時而悲慟震天嚎哭的人間大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