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將面對「和臺灣一樣的中國壓力」(圖)

作者:簡澤偉 發表:2024-03-04 08: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
2024年1月31日,臺灣軍演(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4日訊】根據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所產出的的報告,臺灣在印太章節也多關注台海風險控管,其他則多聚焦西方國家對臺掌握高產能的晶圓廠暴露在地緣政治衝突第一線而感到擔憂。

以國際層面來說,現階段局勢我國有對美國的扈從與對中國的對抗關係,且受制於兩大國的二元結構下。因此美中關係對臺灣外交政策有直接的影響。臺灣在對中國的反併吞對抗中,也成為了印太戰略中面對中國的第一線,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其中會議也探討現今國際秩序的現狀逐漸失去西方性,現有的國際秩序雖沒到失序,但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分化了。

相對於臺灣的堅定站邊,印太地區國家對於美中之間的角力多為不選邊站的策略,各國都因應自己國家利益而做出對外政策產出。各國對美國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多數在經濟上還是會選擇靠攏中國,安全層面則會選擇與美國合作。印度則是希望成為南方國家之首,雖在印太地區持續做為牽制中國的強力角色,但在外交價值上不與西方國家結盟,試圖成為引領南方國家不結盟策略的印度外交價值。

在MSC其中一個主題為Connecting Hemispheres:Aligning Strategic Priorities in aMulti-Crisis Era座談會中,新加坡國防部長Ng Eng Hen在關於預防危機與臺灣問題上展現出新加坡一貫的外交思維。提到亞洲可能的衝突是不必要的且須持續控管並預防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當主持人向他詢問在避免亞洲地區衝突上要向中國做什麼呼籲時,他立即回覆這是個已經選邊站的問題,對美中兩國的訊息其實都是一樣的。並且順帶提到美中在這次臺灣選舉上都有相當程度的控制。對於偏獨立意識的新任總統,美國傳達不支持台獨,而中國並沒有激進的軍事行動展現。

言下之意,除了表達新加坡秉持以多邊主義來處理國際問題外,也間接表達出兩強衝突的引爆點會在臺灣問題上。

新加坡多中性外交我們稱「新加坡模式」的外交手段。多半鑒於自身國家擁有主權的自主性(autonomy)不站邊兩強,以及在東協領域維持「脆弱平衡」(delicate balance)的策略。但是臺灣在美中的國際結構下,相對缺少自主性,在印太地區也被視為衝突引爆點。美中關係建立在臺灣問題的基礎上,共同形成共管臺灣的二元結構。而現今在兩強對抗的第一線上,臺灣必須成為另外一個意義上的「脆弱平衡」行為者。

面對中國持續如切香腸般侵佔臺灣外交空間與空海領域,統戰策略既是包山包海且不間段進行。中國能將任何領域在外交上武器化,武力進犯才是最後手段。臺灣在國際層面既要堅定反併吞又要沉穩不躁進,另一方面也要受限的國際空間中拉攏支持我們的國家。不過,因各國看待臺灣的角度皆有異。

如同上述所言,有些國家從戰略角度切入,許多西方民主國家會大讚臺灣是民主陣營對抗威權中國的第一道防線,且是受影響最深、各領域短兵相接的位置。但也有學者認為臺灣是印太戰略的破口,在國防支出上不願做必要犧牲,是第一島鏈國家較弱的一環。有些則以科技經濟面切入,提到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當然也能看到各國對於這重要產業去風險化的布局。如以區域平穩來說,就會希望在兩強下的臺灣需要克制,並要與中國進行溝通。

討論範圍甚廣,大家都希望在目前的國際秩序下,維持一個極具風險但相對可控的局勢討論臺灣問題。是相信中國依舊是無辜的巨人,崛起是必然結果。有這些思維多半也是因為現階段相信有美國的牽制,距離中國成為可制定國際秩序的霸權在時間上是未知狀態,自己能有選擇且還有相當程度的時間。

但不論從各個層面討論臺灣問題,在中國引導的新世界中會有多邊主義與自主性的區域外交等空間嗎?當中國引導國際秩序時,已經不需討論區域和平、多邊主義與科技貿易的策略了。但是中國已經透過現有的國際秩序將自己壯大成讓人害怕卻又不能被排除在外的存在。既害怕中國獨霸又擔心中國與現行國際秩序脫鉤會更不可控。不論政治或經濟層面,中國已牢牢滲入全球,與其說阻止中國執行極端選項,西方聯盟反而陷入部分抑制又希望充分與中國對話的抗中兩難。

對中策略也都間接影響世界看待臺灣方式,因此現階段印太地區的布局呈現出軍事安全上希望借由美國牽制中國,但仍希望與中國合作促成國家經濟建設的成長,這些巧妙的平衡就不能在臺灣因兩岸問題而失序崩壞。不過我們也必須換個角度思考,臺灣才是抑制中國的關鍵要角。中國不會是一個和平主義的大國,不能期待他們會認真看待現有體制並融入,作為切香腸戰略(Salami tactics)專家,他們就算沒有直接顛覆現有國際體制,也會繼續在現有體制持續壯大,在時間戰上與西方各國比耐力賽。

全世界更應該關注中國會如何對待臺灣,其手段與長期的施壓不單只用來對付他們宣稱必須收付的土地而已。中國不相信平等關係,至少在官方或意識形態方面是如此。他們的世界秩序及其規範是建立在過去天朝思維下。傳統上,當中國被迫與另一個大國處於從屬甚至平等的地位時,也是因軍事上的弱點,中國會接受但不會滿於現狀,試圖在他們強大到足以扭轉局面時重新確立他們主觀認為的統治地位。當他們實力已無敵手時,各國也都面對與臺灣相同的問題。更不用說當中國有實力進行武力犯臺後,在軍事實力已不再是弱點,世界秩序會重回中國式的支配關係。

預防亞洲的危機重點並非控管臺灣的國際言行,而是正視世界的中國問題。與其擔心臺灣會破壞區域穩定以及晶元產業暴露在戰爭風險中,不如正視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得到臺灣與印太戰略中失去臺灣的結局是不可想像的,世界秩序會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倒向中國與其盟友。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