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瓶里惊现絮状物 院方不让取证

发表:2002-09-11 16: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家住武昌的周女士前往武汉同济医院住院治疗,万万想不到竟有如此遭遇:一瓶长了“菌”的250毫升葡萄糖液输入了体内。事后,家属要求将此输液瓶送检前拍下作资料为证,院方拒不配合。

  9月9日13时,周女士正常输液。开始第3瓶输液时,她发现瓶颈处悬浮着比1元硬币大一倍左右的圆形片状物,即向护士提出质疑,而护士看了看说没事,可能是塞子皮圈掉下来了,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见护士这样说,周女士放心输液。约15时,周女士迷迷糊糊中感到扎针处胀痛,睁眼一看,顿时惊吓出一身冷汗:输液管血液回流30多厘米,而输液瓶里飘浮一堆絮状物。她立即大声呼救,护士赶来作了处理。周女士非常担心输液瓶里含有有害物质,当下要求封存原物送检。

  就在日前上午输液瓶被送往湖北省药品检验所之时,患者家属要求拍摄资料照片,以便日后取证,随同送检的一位陈护士长拒不配合。据湖北省药检所业务技术室艾主任初步观察认为是输液瓶里长了“菌”,并发现玻璃瓶下部有细微裂痕,但实际情况不明,究竟有什么样成份,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有待正式检验结果出来。

  事情发生后,9月10日下午,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看望了周女士,为她调换了一间人员少、条件较好的病房。但除了表示对那位护士要严肃处理外,没有其他方面表态。周女士及其家人表示强烈不满。同济医院是全国十所示范医院、三甲医院,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故,患者希望院方给一个答复。

   短评:用诚意和责任医治医患之痛

  输液瓶惊现不明絮状物,九龄童术后5天吐棉球,两起事件在一个月内发生在同一家著名的医院,决非偶然,这充分暴露了院方医疗质量管理环节薄弱、对患者不负责任的症结,也充分说明了医方缺乏诚意、患方总受伤害的“医患之痛”。

  人们不只关注、也切身感受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如到医院看病,医生接过挂号单,问有什么病,要开什么药;感冒就是打几天针,花个1000多块钱,或者就是唰唰唰开出一串检查单,查尿、验血、拍片,做CT;即使看病也不仔细,很少有超过10分钟的,哪有什么“望闻问切”。专家指出,医疗事故为何会一再发生,缺乏责任心是关键所在!在医疗设施、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医务人员增强责任意识,改进服务态度,尤为重要。新颁发的《医疗事故管理条例》,增加医疗事故赔偿,医疗事故内涵扩大,医务人员责任加大,院方应当有一种更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同济医院是全国十所示范医院之一、三甲医院,技术、设施上是一流的,在武汉地区颇有名气,许多患者和家属都是慕名前往治疗,也绝对会感到放心。但万万想不到,有如此良好形象和信誉度的医院,却让患者大失所望,备受伤害。究此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医院有“主刀”思想,高高在上,只顾经济利益,对患方缺乏责任心,甚至出现过失了,还不以为然,不加重视,表现冷漠。正如一位患者家属所说,患方总是显得弱势,而医院处在强势地位,“我是医生我怕谁!”医疗过程中不负责任,甚至当作儿戏,哪有不出事的;而一旦出事了,医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可以不顾患者及家属的正当要求,不敢承担责任,这是医患之间最大的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