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移民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陈国阶 刘邵权 发表:2003-08-12 16: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长江三峡工 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跟踪研究。从1994年起,在筹建和建设万县生态环境 监测试验站的过程中,除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外,还专门对移民生态进 行跟踪监测。在监测站所在的万州区五桥镇,选择移民区近百户进行跟踪监测(包括 移民,移民区原住民、山区、非山区、不同类型家庭),已连续5年。同时,和中科 院知识创新项目实施相结合,更广泛地调查、了解三峡工程移民的情况。我们深深 认识到,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与三峡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是紧密相连的。 移民安置不好,库区就不安定,生态建设也无法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 根据我们近来在开县渠口镇和万州五桥长岭镇对外迁和就近后靠安置移民所做的调 查,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移民安置数量实行包干制,但包干指标不足以安置全部移民。1992年4月 所定的人口安置指标仅考虑7%o的人口自然增长,而开县淹没区在县内经济相对 发达,人口发展更多的为人口□械增长通过婚姻关系。如渠口镇1992年规划时 的实际双淹移民为6000多人,按7%o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到2009年也仅 7000多人,而实际上到2001年需安置的双淹人口已达9000多人。如坪 浪村原有移民外迁安置人口指标490多入,到2001年9月实际已外迁490 多人,今后再无人口安置指标,而余下需安置的双淹户还有的600多人。这加大 了县、乡镇两级政府的移民安置的难度。

2.原有安置规划分为双淹户(淹地淹房)和单淹户(淹地不淹房)。现有安置政策基 本上考虑的是双淹户,对单淹户还未加以考虑。而单淹户尽管未淹房,但赖以生存 的良田沃土基本上丧失殆尽。如渠口镇开云村的颜从明,2000年调查时,全家 实有稻田1.8亩,旱地3.6亩,共6人,到蓄水后,田全部淹没,2亩优质旱 地全为果园和药园将被淹没,所余1.6亩旱地全为陡坡耕地,剩下的多为需退耕 的大于25度的陡坡地。鉴于这□状况,建议在政策上将单淹户与双淹户纳入相同 的安置标准,妥善安置才能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同时为单淹户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 发展空间。

3.部分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出现暂时性的困难。由于移民在迁入地需建新居, 而迁出地的房屋属补偿性质,标准偏低,到迁入地后只能将房屋补偿费、其他人头 费、生产性发展补偿资金等全部用于新居建设,以致于以后几年的生产生活出现一 定的困难。据渠口镇迁入四川青神县的移民调查,约50%的人到迁入地后不发生 欠账现象,30%的人将各□移民补偿资金和原有存款用上后基本持平,20%的 人欠账在数千元以上。迁往四川绵竹市板桥镇的张广兵?原住渠口镇铺溪5组,移民 前,在浙江做砖工,每年收入7000─8000元,因原住地房屋属1992年 4月4日后修建,未获补偿,到绵竹市后,将以前的存款和各□移民补偿费全部用 于房建后仍欠账8000元。移民到迁入地后,人生地不熟,又无亲朋好友,当地 政府和信贷□□又不了解其信用状况,以致于部分移民生产、生活资金缺乏。更有 部分移民想到沿海打工又缺乏路费。建议对这部分因移民搬迁出现返贫的移民,予 以特殊的扶持政策,以使其尽快渡过困难,以利于移民在迁入地的稳定。

4.就近后靠安置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移民的土地难以保证。从长岭镇移民安置 点的情况来看,移民人均土地面积0.5亩?含田、土坎,并且每家强制性地有一个 人口为第三产业安置,家庭内实际人口的平均土地面积低于0.5亩?当然,这已比 当地原住居民人均土地面积多,当地原住居民人均耕地仅0.3亩。正是由于人均 土地面积比移民前大幅度减少,加上在原住地林果业收入大,而移民后林果生产正 在发展中,使2000年比1999年的人均总收入减少28.59%。移民现在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就业不充分,移民前,平均每个劳动力的年工作日数为22 7.4天,移民后减少到165.7天;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移民前每个农业劳动 力的年工作日数为209.5天,移民后仅99.4天;女性劳动力受影响相对更 大,移民前年平均工作日数为240.8天,移民后仅157天。劳动就业不充分, 直接影响移民的经济收入,也将会对当地社会的稳定形成一定的影响。

基于我们多年来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移民和库区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 正视移民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敏感性;承认目前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不能 只报喜不报忧;不能将移民的合理要求视为移民的“破坏行为”;更不能靠压服代替 说服;要保证移民的心声、意愿和申诉能畅通地为中央、国务院所了解。移民过程 要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不能封闭、封锁、封嘴。我们认为,移民(包括就地后靠和 远迁到外省)安置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保障移民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 条件和权利,而不只是几分地。


(2003年5月6日 《科学新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