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移民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

作者:陳國階 劉邵權 發表:2003-08-12 16: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從事長江三峽工 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及其跟蹤研究。從1994年起,在籌建和建設萬縣生態環境 監測試驗站的過程中,除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監測、試驗外,還專門對移民生態進 行跟蹤監測。在監測站所在的萬州區五橋鎮,選擇移民區近百戶進行跟蹤監測(包括 移民,移民區原住民、山區、非山區、不同類型家庭),已連續5年。同時,和中科 院知識創新項目實施相結合,更廣泛地調查、瞭解三峽工程移民的情況。我們深深 認識到,三峽庫區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與三峽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是緊密相連的。 移民安置不好,庫區就不安定,生態建設也無法順利實施,可持續發展更談不上。 根據我們近來在開縣渠口鎮和萬州五橋長嶺鎮對外遷和就近後靠安置移民所做的調 查,發現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1.移民安置數量實行包干制,但包干指標不足以安置全部移民。1992年4月 所定的人口安置指標僅考慮7%o的人口自然增長,而開縣淹沒區在縣內經濟相對 發達,人口發展更多的為人口□械增長通過婚姻關係。如渠口鎮1992年規劃時 的實際雙淹移民為6000多人,按7%o的自然增長率計算,到2009年也僅 7000多人,而實際上到2001年需安置的雙淹人口已達9000多人。如坪 浪村原有移民外遷安置人口指標490多入,到2001年9月實際已外遷490 多人,今後再無人口安置指標,而餘下需安置的雙淹戶還有的600多人。這加大 了縣、鄉鎮兩級政府的移民安置的難度。

2.原有安置規劃分為雙淹戶(淹地淹房)和單淹戶(淹地不淹房)。現有安置政策基 本上考慮的是雙淹戶,對單淹戶還未加以考慮。而單淹戶儘管未淹房,但賴以生存 的良田沃土基本上喪失殆盡。如渠口鎮開雲村的顏從明,2000年調查時,全家 實有稻田1.8畝,旱地3.6畝,共6人,到蓄水後,田全部淹沒,2畝優質旱 地全為果園和藥園將被淹沒,所餘1.6畝旱地全為陡坡耕地,剩下的多為需退耕 的大於25度的陡坡地。鑒於這□狀況,建議在政策上將單淹戶與雙淹戶納入相同 的安置標準,妥善安置才能保護庫區生態環境,同時為單淹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 發展空間。

3.部分外遷移民的生產、生活出現暫時性的困難。由於移民在遷入地需建新居, 而遷出地的房屋屬補償性質,標準偏低,到遷入地後只能將房屋補償費、其他人頭 費、生產性發展補償資金等全部用於新居建設,以致於以後幾年的生產生活出現一 定的困難。據渠口鎮遷入四川青神縣的移民調查,約50%的人到遷入地後不發生 欠賬現象,30%的人將各□移民補償資金和原有存款用上後基本持平,20%的 人欠賬在數千元以上。遷往四川綿竹市板橋鎮的張廣兵?原住渠口鎮鋪溪5組,移民 前,在浙江做磚工,每年收入7000─8000元,因原住地房屋屬1992年 4月4日後修建,未獲補償,到綿竹市後,將以前的存款和各□移民補償費全部用 於房建後仍欠賬8000元。移民到遷入地後,人生地不熟,又無親朋好友,當地 政府和信貸□□又不瞭解其信用狀況,以致於部分移民生產、生活資金缺乏。更有 部分移民想到沿海打工又缺乏路費。建議對這部分因移民搬遷出現返貧的移民,予 以特殊的扶持政策,以使其盡快渡過困難,以利於移民在遷入地的穩定。

4.就近後靠安置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移民的土地難以保證。從長嶺鎮移民安置 點的情況來看,移民人均土地面積0.5畝?含田、土坎,並且每家強制性地有一個 人口為第三產業安置,家庭內實際人口的平均土地面積低於0.5畝?當然,這已比 當地原住居民人均土地面積多,當地原住居民人均耕地僅0.3畝。正是由於人均 土地面積比移民前大幅度減少,加上在原住地林果業收入大,而移民後林果生產正 在發展中,使2000年比1999年的人均總收入減少28.59%。移民現在 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就業不充分,移民前,平均每個勞動力的年工作日數為22 7.4天,移民後減少到165.7天;特別是在農業產業,移民前每個農業勞動 力的年工作日數為209.5天,移民後僅99.4天;女性勞動力受影響相對更 大,移民前年平均工作日數為240.8天,移民後僅157天。勞動就業不充分, 直接影響移民的經濟收入,也將會對當地社會的穩定形成一定的影響。

基於我們多年來對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移民和庫區發展戰略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該 正視移民問題的艱鉅性、複雜性、敏感性;承認目前移民過程中存在的隱患,不能 只報喜不報憂;不能將移民的合理要求視為移民的「破壞行為」;更不能靠壓服代替 說服;要保證移民的心聲、意願和申訴能暢通地為中央、國務院所瞭解。移民過程 要接受全國人民的監督,不能封閉、封鎖、封嘴。我們認為,移民(包括就地後靠和 遠遷到外省)安置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保障移民實現全面小康和可持續發展的 條件和權利,而不只是幾分地。


(2003年5月6日 《科學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