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率透支生命 “大款”生存4大隐忧

发表:2004-11-05 07: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企业家用他们的智力、体能、勤劳、坚韧铸就了成功,成了别人眼中的“有钱人”或者“大款”。人们眼里往往多是他们潇洒的身影,阔绰的出手。其实这只是浮华的表象,他们同样要工作、吃饭、休闲,要养家糊口,照顾妻儿老小。走近这个精英群体的生活细节,其实也就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高频率透支生命

企业老总的工作就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几乎每一个接受访问老总的工作都可以用“陀螺”来类比。南京厚德实业亮丽眼镜公司的店长沙丽萍是这样介绍他们董事长谭肖明周一的工作安排:早晨8时到班,9时召开全公司高层会议,研究决策下半年北京地区新店开张的计划。9时40分,听取公司市场总监第二季度销售汇报。11时,与苏州某部门负责人共进午餐。13时30分,与律师见面,谈一桩商业官司的庭前准备情况。14时,和秘书去当地一家晚报沟通一起读者投诉……店长还特别提醒,晚餐后别忘了给孩子的班主任回个电话,孩子的学习成绩近期波动较大,希望孩子家长协助。

谭肖明的工作安排看上去很紧凑,却并不轻松。据他自己讲,刚创业的那会,总相信以后有机会休息,现在步入正轨,做大了,却依旧停不下来。“看来,真正能休息要等到我永远休息的那一天。”谭和记者说了一句戏言。

的确,企业老总的工作停不下来,而且是高强度,甚至有人担心他们的总裁会“过劳死”。此话听起来有些夸张,却不失有真实的成分,而且有的企业家就没有周末休息的习惯。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透支。

心力交瘁疲于应战

常州有一家专门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合资企业,刚进驻常州经济开发区时,这个领域市场还是一片处女地。短短几年时光,公司在培养市场同时也培养了对手,最令总裁窝心的是,“对手”当中好几个都是自己公司早期最亲信的骨干。

商场如战场,多变的市场风云同样令这位老总伤透脑筋。这家公司是家配件生产企业,业务量直接受成品市场份额影响。因此,“看天吃饭”的客观形势让他投资下的生产线仅“吃饱”30%。再这样下去,只有破产。一系列问题让他心力交瘁。这种郁闷无处倾诉,更不能让他的合作伙伴知道,不然刚到手的订单还要“泡汤”。这位老总在接受采访时也是火急火燎,一边收拾材料,一边喊司机去开车,说马上要去某酒店,工商局几个“朋友”在那儿等他,顺便又让司机叫上能喝酒的何经理。出门和记者握手告别时,他一脸的苦笑。

当然也有企业老总不一定会将“一肚子苦水”闷在心里,他们有各自的宣泄形式。南京一位企业女老总对记者说,她宣泄情绪的办法就是骂人,专骂犯了错的下属,就是下属没什么大错也会挑出错来。骂人的时候劈头盖脸的,脏字连篇。她说,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那一刻就是难以自持。好在她骂人的时候都是一对一,事后很后悔,想办法给下属一些补偿。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乃是自然规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常给企业家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已取得的成功,他们害怕失败。一位经理人曾慨叹:“我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

其实这正是众多企业家真实的心路历程。

KTV中没有家的感觉

在企业家较为集中的苏锡常一带,记者几乎能真切地感觉到每一位受访老总对精神生活的迫切渴求。

“每次下班后回到住处,除了给远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通通电话外,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提得起我兴趣的事。”苏州市一位搞电子产品研发的林姓企业家向记者这样概括他 “八小时之外”的时光。平时除了应酬外,林先生一般是不会主动去“KTV”消遣的,他说在那里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除了打发一些光阴外。

一位从事建材销售的企业老总是这样描述他的夜生活的。他说:“我从不去娱乐场所,麻烦!超过晚上11点回家,太太盘问个不休。对她也凶过,让她不要管,但不行。太太建议去高雅一点的地方,可我是请人家的客,自然要顺乎他们的(官员或重要客户)。唉,那些人也就那个素质!烧包!”

实际也是,除了“KTV”还是“KTV”,除了酒店就是洗浴中心。

在一家网站的随机调查中,50%的被调查企业老总表示,每周至少要去一次“KTV”,另有20%的每周频率在3次以上,包括陪客户。而这里是“绯闻”或“故事开始”的多发地。一位企业老总的家眷曾私下对媒体记者讲,她们不怕老公少赚钱,就怕老公变坏,她们耳边风吹得最多的是“洁身自好”的内容。

也有些在外创业的老总或者企业的CEO因故单独在外打拼。其实不必说,家庭成了在外创业者心中最密集的牵挂,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使夫妻间的沟通变得难以和谐。精神生活的空乏,包括性压抑是导致老总们婚变的最大杀手。据江苏某市企业家协会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内,他们共接待了包括台眷家庭婚姻方面的调解事件130多桩,其中还因“婚外情”引发了3桩刑事案件。

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一些老总富态的外表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如影相随。一份专对长三角数家集团企业高层健康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0岁以上的30%患有“三高”,50岁以上的57%患有“三高”,40%的男人头顶严重“水土流失”。400名接受调查人群中,70%的人不同程度患有失眠症,30%的男人承认自己的性生活不和谐……如此高的比例一再显示,15%至35%人群处于亚健康状况。

高强度的脑力活动,无规律的生活节奏,沉重的精神负担,让企业老总积劳成疾,商业人才的英年早逝更是令人扼腕叹息。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一个死亡阴影挥之不去的年份。5月,投资广东东莞的何明仓死亡,他是大陆唯一死于SARS的台商。6月23日,住在上海市虹井路附近的宋钰一家三口惨遭灭门之灾。9月7日,拥有超过10亿元资产的“河南首富”乔金岭自杀身亡。12月7日,一直致力于西部开发投资的台湾科技名人、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因脑中风抢救无效死亡,年仅55岁……

在打拼事业的征途中,有多少企业的负责人倒下了。尽管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统计数据,但据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某市企业家协会的负责人讲,仅他所在地区就有五名风华正茂的企业家因健康原因而辞世。

(江南时报 )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