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宋登陆 李源潮引白居易诗句惹联想

发表:2005-04-27 18: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亚洲时报在线冯良撰文/连战在4 月26日抵达中国国民政府旧日首府南京,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特别用了一唐诗名句喻意国共关系。这句唐诗名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西元772-846 年)《忆江南》,诗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关的诗句,立即引来不同的政治解读。

话说白居易在临安(今杭州)任职时,游完钱塘江后,写下“忆江南”名词。评论者指出:该词“清丽上口,意境优美,它不仅反映了大自然中的美丽风光,还包含着科学道理”,这个科学现象,竟又可以让人产政治联想。

原来,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学研究发现,各种光的波长不同,照射到物体上,它的吸收和反射的性能也不同。其中,红色光波长最长,橙色和黄色光的波长次之,它们不受水的阻碍能透过江水。而蓝色和绿色光波长比较短,在水中只能透入很浅的地方,遇到阻碍时,会强烈地散射和反射,当反射到人的眼睛中就呈现“绿如蓝”,加上江南多春雨,江河水涨,水深透明度高,出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景。

熟悉两岸政治光谱的人都知道,红色代表共产党,橙(橘)色代表台湾泛蓝的亲民党,黄色代表台湾最支持两岸统一的新党,蓝色一般代表国民党,绿色则代表民进党。把这些颜色套上以上的光学理论中就可联想到,亲民党(橘色)和新党(黄色)是最能“透过江水”,而民进党(绿色)在水中则“只能透入很浅的地方”。

至于国民党(蓝色),虽然在现实中跟共产党的敌对关系早已缓和,“光学理论”恐怕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不过,该诗句中所谓的“绿如蓝”,依然可以跟近年两岸关系发展给扯上关系。

据光学理论,蓝色和绿色光波长比较短,在水中只能透入很浅的地方,遇到阻碍时,会强烈地散射和反射,当反射到人的眼睛中就呈现“绿如蓝”。在两岸政治中,国民党在1998年由当时党主席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即两岸关系属“国与国的关系”,最少也属“准国与国关系”的论述);两岸“半官方”(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接触陷入低潮,这也被一些评论解读为“遇到阻碍”;而李登辉和一些国民党本土派被指“蓝皮绿骨”,自然也成为李源潮所指“绿如蓝”的一个注脚。

不过,这个“绿如蓝”,其实也可以作另一解读。在白居易诗句中也有提及,因为江南多春雨,江河水涨,水深透明度高,出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景。现时大陆经济起飞,不少台商看涨大陆行情,最后民进党会否跟国民党“登陆”一样,来一个“绿如蓝”,正是外界热切观察的一个亮点。

为什么又有“日出江花红胜火”?在太阳刚升起时,只有穿透能力很强的红色光才能射入大地。刚刚露出地平线的太阳,红光灿灿,以较大的入射角照到江面,江面如镜,江面上的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来,进入人们的肉眼,展现出一幅光彩夺目红似火的景色。加上钱塘江水,碧波粼粼,尤其是春天的水色更是迷人,构成了“江花红胜火”的胜境。

中国大陆建国之初,大家都把毛比喻作“红太阳”。“日出江花红胜火”,不正暗喻这个胜境,只有在“江平如镜”的时候才可看见,这又似乎说明北京不欲两岸关系不断出现状况。

诗跟中国政治,一直甚有渊源。2002年10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二十三日抵达休斯顿访问时,也曾引用李白名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比喻中美关系。十六大前夕,江泽民也曾作诗指出:“日破云涛万里红”。当时也有评论把此句解读为江泽民挺曾庆红出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一职的动作。

西元前七世纪,中国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些优美的语言,也是当时中国公卿在外交活动所使用的辞令。从此,诗歌一直都是中国外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日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双方使用的外交辞令,自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