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炒作中文标题的背后……

发表:2005-06-06 08: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对于中国,西方主流社会已经开始了仔细的分析和应对。而增加媒体报道幅度,就是为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讨论提供更加准确的资讯,以免在中国出现变化时西方社会惘然失措。

  5月22日的《纽约时报》的评论版,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另有译名克里斯托夫)破天荒地以中文隶书《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为通栏标题,而且竟然不加翻译(只是在文中解释了标题后半部分),也是第一次让《纽约时报》的大部分读者不能完整理解一篇文章的标题。即便我在网络上知道了这个事情,但报纸拿到手的时候,晃眼之间,还是以为这只是《纽约时报》和台湾地区《联合报》联合出版的中文版报纸。

[中文标题登上纽约时报 警醒美国中国正复兴 ]

  纪思道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中国分社社长,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写过畅销书《中国觉醒》,中文非常地道。他今年5月再访中国,发表了一系列的中国主题专栏文章,其中《从开封到纽约》的“开封”,其实是在征求北京历史专家之后,才把中国古都定为“开封”。也就是说,他要写的,就是关于世界中心从1000多年前的中国转移到美国的历史变迁,千年不千年,“开封”不“开封”,都只是专栏作家的噱头而已。

  《纽约时报》出现了中文标题,应该放在一起观察的,还有BBC“中国周”把《提问时间》节目制作搬到上海,CNN“中国周”把主持人拉到了钓鱼台直播。其实,《纽约时报》的中国热情并没有结束,在几天之后,5月27日的报纸头版,在第一位置的是敦煌一绿洲酒店的四栏大幅照片(该版宽为六栏)。而它的子报《国际先驱论坛》,因为最近的台海、朝核、中日等问题,对中国的报道更是长期不惜版面。

  面对国际上的这股报道中国热,国人有很多分析,大多围绕“中国崛起”做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西方国际重视中国,愿意和中国多进行交往,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保守反华势力继续逆潮流而动。

  其实,这些都是误解。要注意到,外电媒体并不独美中国,对“印度奇迹”炒作的力度也不小。CNN之前的“印度周”,还邀请了《纽约时报》的另一位当红专栏作家、三届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带观众去印度看全球化进展。中国和印度两国人口加在一起超过20亿,在全球化市场中国力哪怕再弱,都是西方不可忽视的巨大势力,增加报道力度当然是题中之义。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印度在意识形态上面和西方国家相同,这样反而会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偏爱,几乎无人在谈印度的“威胁”或者是“崩溃”。

  相比之下,对于中国的近景发展,美国主流社会争论激烈。对于中国近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家的看法是各有不同。代表美国波音等大公司的观点是和平崛起论,也就是对中国近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信心,这与“崩溃论”派的看淡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保守鹰派更加倾向于“威胁论”,也就是认为经济发展会停滞,中国为追求稳定而对外扩张。

  而主流媒体,无论是相对自由的《纽约时报》还是相对保守的《华尔街日报》,很多编辑和作者都采取一种更加矛盾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将来会发展变化,但却乐观相信中国经济会持续保持发展,不会因为政治变动而中断。从政治学的角度,这种看法的确很奇怪。例如纪思道在这篇《从开封到纽约》的评论中,真心相信中国经济能在15年超过美国,但在同系列的专栏文章中,他对中国的政治也持相当的批评态度。

  就我观察而言,对于中国,西方主流社会已经开始了仔细的分析和应对。而增加媒体报道幅度,就是为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讨论提供更加准确的资讯,以免在中国出现变化时西方社会惘然失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