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张丹红与白煤球

作者:尤利 发表:2008-08-31 13: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段时间在网上订阅中文版的《德国之声》新闻传递,看了几天略感中庸的报道评论后,好一阵没再打开邮箱了。这两天张丹红的名字在网上频现,方知张女士是《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刚被停职。

张女士"妙语连珠":"中国共产党比世界上任何政治力量为实现联合国人权宣言第三条作出的贡献都大",而这第三条的内容是:"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出处实则来自"独立宣言"著名警句:"人人生而平等",即人人享有自然权利的平等。此权利谓"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张女士更有言:" 大多数中国人不要思想自由,而要经济增长"。

看张女士简历:80年代留学德国,90年进入《德国之声》中文部,2004年荣升中文部副主任。联想到自今年三月"西藏时间"起,西方媒体:如BBC、 France 24等大台集中报道评论中国现况的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中都曾看到过如张女士这般面容娟秀、年龄相仿的中国裔女士上台侃侃而谈。据介绍也都有与张女士相似的在西方就学、从业的背景。可能西人想象本着他们的血缘及在西方吸收的价值理念,看待中国问题更具高屋建瓴的见地。不料听到的既是不若张女士这般斩钉截铁的辩护士之论,也是些含糊其辞、鲜见事实依据支撑,条条框框式的"渐进进步"、"最好时期"及中共政权对立面都是在危害"国家利益"论。但我从未听到这些女士们提及"西方反华媒体"一直喋喋不休重复的共产党政权(Communist Regime)中国政府(China Government)两个语汇,这些面容娟秀的女士们每每谈及都以中国(China)来替代,看来非常忌讳这些用词。

难道这些在西方留学就业一、二十年,学历直至硕士、博士的女士们竟然都搞不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吗?不由让我们这些受众怀疑她们的背景:出自既得利益阶层家庭。即便不是,也由她们在西方的学位、工作经历而奠定的话语权在中、西两头讨好,黑白通吃。一方有言论自由的价值观作保障,还可博得中国问题专家之美名;一面又有为专制集权政体充当辩护士可带来的超乎想象的无尽利益。

幸好本届奥运在中国,两万多记者云集国内,我们可在西方媒体上看到、听到这一切:

港记仅仅由于报道北京市民"踊跃"购票而受到"叉颈"对待;日本记者在新疆采访被警察摁倒在地,暴打一顿,只因为他们都长了张似国人的脸,打你没商量。

西人在北京示威,大声披露真相时,一拥而上的警察便衣,拖拉、推搡、抢夺摄影器材。

外记采访冤民、访民时总被驱赶,加上那双老是伸在镜头前阻挡摄像的黑手,奥运期间中共更有创意地用雨伞遮挡镜头,很科学:可覆盖的面积远比双手更大。

澳洲记者或以突然起步狂奔,串小巷、钻胡同;或以驾车忽慢忽快、突然变向我们只有在电影中才看得到的镜头,来摆脱跟踪的中共便衣特务。

半岛电视台记者历经千辛万苦,翻坡越岭终于找到个敢说出真相的村民,但采访现场得移到一人高的芦苇丛中:只有采访记者、摄影记者、满腹冤屈村民三人蹲地交谈。处于恐惧,村民脸被马赛克,还要做变声处理。

BBC记者赴强震百日不到的四川灾区采访现况时,无处不在的路卡防范、盯梢尾随、盘查证件、胡搅蛮缠。当记者在那些黑衣大汉、便衣的尾随包抄下问采访对象:"是不是因为他们,你不敢告诉我?"对方连"是"都不敢言的那副惊恐万状的脸......

看到此类场景我的心都在颤栗。

奇怪的是,连我们普通人都随处可见的场面,这些饱读诗书,在西方从业时间甚长,出入国境自如的张丹红女士们都会视而不见,但却能信口雌黄。我不禁想起以色列刚建国时发生的那一幕: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无不欣喜雀跃、争先恐后要回到这片"流着蜜和奶之地"。按以色列立法,只要是犹太人全都接纳,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大家过的是集体农庄生活。即便如此,美国、欧洲那些家财万贯的犹太人仍毫不犹豫争相要回国建设生活。但这时,开国之君之一梅厄夫人发话了:且慢,我们感激你们的爱国爱族之情!但你们在西方、在美国可发挥比在以色列国更大的作用!时隔60年,这番英明之语一直持续地在发挥意味隽永的效应。

想必中共政权与这些张丹红女士们的关系也可与上述故事作比较。但区别是,张丹红女士以她特殊的人种身份,要向西方传达这么个概念:中国的煤球是白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