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诱惑

作者:许知远 发表:2010-01-30 07: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对独特性的强调有时是民族自尊的延伸;但更多时候是抗拒变化的托辞。

对独特性的强调有时是民族自尊的延伸;但更多时候是抗拒变化的托辞。

开罗的一位小说家认真的对我说:“我们埃及真的不同,从亚历山大到乔治·W·布殊,没人能忽略埃及的战略位置”。紧接着,另一位引用起读到的拿破仑名言: “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拿破仑说过很多名言,一些智慧、很多愚蠢,很多中国人熟悉的是另一句:“不要让中国这头睡狮醒来,它会震惊世界。”

从长江到尼罗河,这小小的例证表明,人们多么愿意陷入自我中心,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倘若你愿意,可以随时添加新的例证。长久以来,欧洲人相信“欧洲的奇 迹”难以被复制;日本历史学家梅棹忠夫说,比起其它国家,日本文明就像是鱼类中的海豚,尽管它和其它鱼类一样在大海中游泳,但没人知道它来自于一个完全不 同的物种;德国人,从黑格尔到希特勒,他们都相信德国肩负着与众不同的使命;美国人已经谈论了很多年的“美国例外论”……

你很难说清独特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它是历史经验、习俗、政治制度、商业贸易、审美、食物,或仅仅是地理条件……这些因素纠缠、混杂在一起,说不清到底那个起到支配作用。

人类的矛盾也正在与此。一方面,他们为自己的独特性自豪不已,随时准备把自己的方式强加到别人身上。欧洲人曾经为自己的人种、文化、语言、政治制度、生活 方式自得不已,只有在欧洲才能产生这一切,接着又在精心的把西贡变成了小巴黎,在孟买推广英语教育、修建维多利亚风格的红砖房;日本人强调日本文明的独 特,却有一种难以抑制自己的强烈冲动,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将日本人的方法带给朝鲜人、中国人;美国人都认定自己的独天独厚,却用自己的信条重组了德 国与日本,创造了“华盛顿共识”;埃及人如今只能强调自己的历史和地理的独特性——它有着七千年的文明传统、横跨非亚,他们也一定记得纳赛尔年代,他要创 建阿拉伯联盟,把埃及革命推广到整个中东。

世界的历史经常就像是一场虚荣与权力的竞技场,人们要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还希望(经常也强迫)别人承认这种独一无二、学习这种独一无二。这种独特性既是自尊的来源,也酝酿了偏见。

中国正成为新一轮“独特论”的主角。中国人从来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漫长的中央王国的经历,让人们都陷入这种迷恋。即使在中国十九世纪末被外来者打得七零八 落时,士大夫们仍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中山曾经要期待美国与苏联拯救中国,却在他的三民主义中大谈中国的国情;蒋介石想依靠美国来战胜日本, 却强调独特的“中国之命运”;毛泽东要把北京变成了另一个莫斯科,但他与赫鲁晓夫冲突后,就开始宣扬“独立自主”;而当邓小平自知中国面临崩溃,被迫改革 开放时,他仍在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变成了更为强大的“中国模式”,它不仅拥有自己独特性,还准备这种特性推广更 广阔的世界。再没有比马丁·雅格(Martin Jacques)的畅销书更能代表这种新情绪——《当中国统治世界》,这个耸人听闻的题目在中国社会激起了普遍性的共鸣。马丁·雅格对于中国文化特殊性的 强调—中国不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而是文明国家(Civilization-State)—既令西方读者惊恐,又令中国读者赞叹。似 乎这样一种景象已逼近——中国的扩张是独特的、也是不可阻挡的,它将用自己的方法来重新塑造世界。

只可惜,所有的独特论或例外论,都有终结之时。而人类经常是通过自己的健忘,来不断获得崭新的体验。二战之后的德国,逐渐很少有人谈论“德国例外论”,德 国逐渐变成了一个正常国家,历史学家们也承认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德国的独特性不过是专制者们对内压制、对外扩张的借口。日本人的独特性在一九九零经济泡沫 崩溃后,也很少有人再提,仅仅二十年前,世界都在惊叹独特的日本经济模式——终身雇佣制、日本式的勤奋、通产省的政策干预,都曾用来解释这“神秘的日本奇 迹”。

而反观中国的历史,对独特性的强调有时是民族自尊的延伸;但更多时候,它是抗拒变化的托辞,是自我安慰的武器。因为中国特性,所以中国不能追求政治民主与言论自由,不能享有人权,必须要忍受一个独裁的政体。“中国的独特性”经常变成了谎言的另一个借口。

看中国网站 禁止建立鏡像網站。返回正版看中国网站。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亚洲周刊》二〇一〇年第六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