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造成儿童“科学家”理想的缺失

发表:2010-02-25 23: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媒体近日刊载文章说,目前怀揣“长大当科学家”梦想的中国儿童,远远少于十几年前。旅美科研人士认为,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的转变和政府对科教投入的欠缺,是造成中国儿童缺乏科学家梦想的主要原因。

中新网星期三转载《北京晚报》的文章说,当60后、70后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怀揣长大当科学家的梦想,而80后、90后在孩童时代,很少人会说长大想当科学家。专家认为,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抑制了儿童对科学好奇的天性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造成了中国儿童“科学家”理想的缺失,儿童科普教育的严重滞后也加重了这一问题。报道说,目前中国儿童的科普普及率只有3%至10%,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到40%的儿童科普普及率。北京市科普协会秘书长徐明认为,中国在儿童科普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以及家长、教师缺乏知识储备等问题。

美国华盛顿盖劳德特大学研究员齐森博士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和价值观的转变,才是造成青少年不再怀揣科学家梦想的主要原因,

“科普的问题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我们小的时候比现在科普的东西少得多,博物馆也少各种设施都少。但是现在整个社会价值观改变了,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问题。价值观改变了之后,大家都想赚钱嘛。‘向钱看’嘛,最优秀的孩子都去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自然而然科学就是第二等的了。可能很多孩子都不想往哪儿发展。这是主要问题。不往哪儿发展的原因除了想赚钱以外,另外还有整个社会就业结构,整个经济劳动力的结构变化,因为现在中国的情况,给世界做加工,变成一个大的加工厂。它就不太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和自己的专利。这样的情况下呢,对那些追求科学技术的这些人呢就没有勇武之地。在他们毕业以后就没有工作可干。所以,他就不会去学技术,学科学的东西。比重上说比以前差多了。”

位于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也认为,社会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的转变,使得现今的中国青少年对当科学家不是特别感兴趣,

“这个主要是一个社会导向的问题。像现在北企啊大部分是以金融、发财为主吧。这些东西给大家潜移默化,然后呢宣传奢侈品又怎么了。很少有人在宣传科学家,科学怎么做人。这个是社会导向,然后呢社会上大家都是一窝峰地赚钱,包括学校、科研单位也真是讲究以钱为主。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引导学生去投身于科学事业呢。”

报道说,中国青少年目前存在动手操作能力低,科普活动缺少渠道的问题。例如,北京的学校组织科普活动,到校外参观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等,走一趟看一圈也就过去了,博物馆很多年都是一成不变的内容,宣扬的更多是历史而不是新的科技。

谈到美国对青少年科教的重视和投入,谢家叶博士表示,

“美国社会它不仅科普读物比较多之外,它在社会它有很多科学方面的博物馆。你跑进去有些东西你可以动手去做。从小就培养你对科学的兴趣。然后几乎在每一个社区里面它都有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它是FREE的(免费的),你可以借书看,然后它不断的也有一些比方说读书这方面的(活动),它引导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动手、怎么样自己动脑筋,怎么样自己去做东西呀,或者做一些科学方面的探索啊,引导你往这方面去发展。”

谢家叶博士和齐森博士都认为,科教投入的欠缺和青少年不愿当科学家的现象,如果不得到改善,会使中国未来在科技、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