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奇迹”不仅是靠运气 好的建筑能救命

发表:2010-03-06 00: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

地点: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约15公里

震级:里氏7.3级,震源深度13公里

伤亡:当局估计地震致死约30万人,但实际死亡人数难以准确估计

2月27日,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截至北京时间3月3日23时,已有799人死亡,200万人受影响。

1月12日,海地经历了里氏7.3级地震,当局估计地震致死约30万人,而实际死亡人数至今依然难以准确估计。

两个月内,两场大地震,究竟有没有可比性?智利地震震级更高,为何伤亡较少?除了更丰富的抗震经验,更牢固的房屋结构,也许,正如海地著名雷鬼歌手Fanfan Bozot的哀叹,“智利是负责任的政府,而我们的政府是无能的”。

“智利是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影响的好榜样。”3月2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发言人利奥尼表示。包括美联社记者弗兰克·鲍亚克在内的许多观察家也留意到,尽管震级更高,智利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却远远小于海地地震。

两场完全不同的地震

有人认为,直接把智利地震与海地地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忽视了两场地震的不同以及影响地震破坏力的复杂因素。

地震学家解释,智利地震与海地地震是完全不同的两场地震:震级不同,烈度也不同。

智利地震8.8级,震源深度为35公里,释放的能量较海地地震多出数百倍,但受地震影响的区域主要位于山区和海岸地带,那里人口稀少,智利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震中距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5公里,距离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115公里,距离另外两座城市也至少有100公里。随着距离的增加,地震释放的能量逐渐减弱。美国地质勘探局将震感划为“极端”、“剧烈”和“强烈”等级别,智利地震时,城镇地区震感没有高过“强烈”。

海地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区。海地地震时,包括太子港在内的8个城镇遭遇了“剧烈”至“极端剧烈”的震动。海地地震的震中距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震源深度约13公里,而由于太子港的岩层和土壤结构不稳固,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地质学家蒂姆·迪克逊说,太子港像“啫喱”一样摇晃。

好的建筑、求生经验能救命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震专家比尔汉姆认为,智利强震死亡人数较少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该国良好的建筑质量,罗杰·比尔汉姆表示:“智利的建筑质量标准是强制性的,该国过去发生了多次地震,他们知道未来也会发生地震。因此,这个国家未雨绸缪,做好了准备。现在,我们看到了成效。”

好的建筑能挽救生命——这在智利地震中得到验证。3月2日,地震后的第四天,智利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一幢倒塌的大楼内救出79名幸存者。救援人员称,由于该大楼的建筑有抗震设计,即使倒塌后也留有许多空间,因此使得很多人成功获救。

“智利地震造成伤亡人数较少,最主要是因为当地建筑的抗震性能好,而且在地震中求生是智利学校里的必修课。”3日,智利青年曼努埃尔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曼努埃尔的家就在康塞普西翁,他和家人刚从当地撤离。曼努埃尔描述了地震时的场景,“那就像一部恐怖片。当晚我正和朋友在迪厅里玩,突然,一阵摇晃,天花板往下掉。我一边惊叫着‘天哪!’,一边努力闪躲。一个灯具突然掉落,幸好没砸中我,真是奇迹。逃出迪厅后,我看到外面的一切就像世界末日,汽车被电线杆压着,手机打不通……”

另一名智利人伊格纳西奥接受采访时告诉本报记者,房屋具有抗震能力、民众知道如何在危急时刻求生这两大因素使智利在地震中损失较轻。他说,“在学校时,我们曾学习如何在地震海啸来临时求生,例如,地震时,要尽量逃到安全的地方。海啸发生时,要往山上跑。智利有一个应对地震和海啸的计划,被称为‘Daysi行动’。”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每一个智利人都可以告诉你,地震时,应该在坚固的桌子或者房屋主门框下面避险。中国地震局3月1日公布的《智利8.8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灾害评估结果》称,智利城市房屋主要为多层砌体、框架结构房屋和1至3层的一般住宅房屋,大多数房屋建筑物总体表现良好,抗震性能较强。

治理不当、贫穷是致命的

智利是幸运的,当地震袭来,稳固的房屋和逃生培训帮助他们死里逃生。海地是不幸的,这里80%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2/3的人没有正式工作。预防地震从来都不是海地政府的优先选项,他们对地震毫无防备。

哥伦比亚大学地震专家科林·斯塔克在CNN网站上撰文表示,地震预防是巨大的挑战,但通常来说,预测地震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贫穷才是最致命的。由于贫穷,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忽略地震风险评估,也不会进行区域规划。贫穷,即使拥有成文的建筑质量标准,也很难得到执行。“海地就是一个悲惨的例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落后的建筑标准是导致伤亡人数巨大的主要原因。”斯塔克说。

坍塌的建筑物是海地地震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报记者曾前往海地,从直升机上俯瞰,太子港的很多民居建在一个个山丘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街道则位于一条条“沟壑”里,这样的“山城”在地震面前不堪一击。

协助灾区重建的非营利组织“为人类建筑”负责人卡梅伦·辛克莱尔表示,智利的不少建筑物只是受损,而在海地,建筑物被夷为平地。

海地大量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中国国际救援队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在联海团总部大楼进行救援时,他们发现,大楼是钢筋水泥建筑,但水泥的标号不行。地震时,大楼整体坍塌。

海地政府的应对也一直备受诟病。1月12日,海地总统府倒塌,总统“无家可归”,多名政府部长一度下落不明,国家事实上陷入无政府状态。虽然联合国统筹救灾行动,国际社会积极提供救援,但医疗救助物资无法有效分配。

相比贫穷、动荡的海地,智利在过去30年治理有方,被视为拉美国家中社会稳定有序、经济繁荣健康的榜样。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第一时间亮相,稳定民心。她还一度拒绝向国际社会求援,随后又坚持按照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接受国际援助。

如何应对“人祸”同样考验着智利人。智利当局为未能及时发布地震触发海啸警报而道歉。由于政府海军协调不力,未能及时发出海啸警报,300余人丧生,海啸给智利带来的伤亡不亚于地震。

天灾面前,再充分的准备也可能存在不足。但准备与不准备,结果会有天壤之别,这正是智利和海地的区别。

抗震房屋是这样打造的

置身地震多发带,智利政府很早就发现,让所有建筑采取抗震措施是防灾减灾的必备条件。正如智利建筑协会总裁法雷纳多·马林所说,“在智利,国家建筑系的学生进学校第一年就要重点学习抗震设计。”房屋抗震设计是智利各大学建筑系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

智利政府于1940年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并将不合规范的房屋都强行拆除。多年来,智利建筑业广泛采用一种被称为“强柱弱梁体系”的抗震设计。

根据“强柱弱梁”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的立柱,地震发生时,横梁尽端将会断裂,起到化解能量的作用;与此同时,钢筋混凝土的立柱依然矗立不倒,这也意味着整幢建筑都不会倒塌。

不过,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地震工程学教授科林·泰勒坦言,发生在智利的8.8级大地震已经超出了房屋最初设计的极限。

来源:南方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