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高盈利下的高风险(图)

作者:吉密欧 发表:2010-09-01 00: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大型银行全部为国有控股,其最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为中共任命的前央行官员,它们创造利润的商业模式也高度一致。

但即便是来自一个高度“同质”的行业,中国各大银行上半年的业绩也相似到了诡异的程度。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以及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均公布,上半年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27%。以市值计算,工行和建行分别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银行,中行是以资产计算的中国第四大银行。

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净利润增长速度略快,达到30%。

商业模式的相似性是各大银行盈利能力如此一致的一个原因,但这种一致性也突显出整个中国银行业正在累积的风险。

中国的银行从公司和个人那里获得存款,然后将大多数资金出借给由政府支持的大型贷方,用于建设工厂、钢铁厂和房地产项目。中国的企业与个人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但储蓄率则名列世界前列。

银行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巨大利差。这种利差由央行制定,目的是保护银行免受激烈竞争之苦。

这种盈利模式在中国被称为“资本消耗型”模式,因为它会鼓励银行尽可能多地对外放贷,直至其资产负债表遭到侵蚀,然后银行便不得不回到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以满足监管要求。

“长期来看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Stone & McCarthy驻北京经济学家汤姆•奥尔利克(Tom Orlik)表示。“但只要你相信中国的增长前景,只要政府不放开利率、不允许外资竞争对手获得大量市场份额,那么这些银行仍将是会下金蛋的鹅。”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包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以及新近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额将近达到2740亿元人民币(合400亿美元)。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银行收益将减缓,但全年净利润整体增幅仍将超过20%。

然而,更长期来看,中国大型银行在经济形势良好时期收获差不多利润的这种统一性意味着,如果形势开始恶化,各大银行将暴露在相同的危害和风险之下。

去年中国新增贷款较2008年增加了一倍,达到空前规模,一些经济学家称此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宽松措施。

尽管自年初起,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减缓贷款增长速度,但信贷条件仍然比早些年宽松得多。

就连中国顶尖银行家都很快承认,过去两年贷款并不是都发放给了具有良好信誉、可行性高的项目,而且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贷款可能永远无法得到偿付。

Stone & McCarthy预计,发放给地方政府、房地产项目以及经济冗余部门的新增不良贷款,会在未来两到三年里使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从目前的1.3%提升至约7.9%。

如果出现房价下跌幅度超出预期、地方政府违约率上升的更极端状况,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至13.4%,总额可能达到约5.4万亿元人民币。

十年前,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历了一轮由信贷推动的刺激措施之后,大体上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官方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超过30%,引发了一场银行业危机。这场危机造成的烂摊子,中国政府迄今都尚未彻底清理干净。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财政部已经对逾7200亿元人民的十年期不可转换债进行了展期。这些债券是十年前发放给工行、建行以及中国银行,用以交换其部分不良贷款的。

寥寥数笔,中国政府便将上一次银行纾困计划的结账日又往后延了十年,但十年后,银行业背上的重担可能还会增加,至少会增加一批新的不良贷款。

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将继续求助于政府和资本市场,来满足其对新鲜资本的贪婪需求。

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