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劳”别变成“过劳”

发表:2011-10-29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台湾工时高居亚洲之冠,工作压力成为上班族的大敌。即使微小的压力,若没有适时纾解,长期累积也会变成不可承受之重。可别让“劳”、“苦劳”,最后变成“过劳”!

几年前,正值壮年的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突然脑溢血过世,徒留庞大遗产在人间。如果不想过劳死,变成“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悲剧主角,就得多留意自己的健康状况。由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主办的“与成功者有约讲座”,本月特别邀请院长陈明璋针对工作压力问题,进行一场“企业人的压力与健康管理”座。

压力不在大小 危险在长期累

可口可乐总裁Brian Dyson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手中同时玩着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这5颗球,而且不能让任何一颗球落地。其中只有工作这颗球是橡胶做的,当你失手掉落地上,它还会弹回来,工作丢了,再换一个就是了。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这4颗球却是玻璃做的,一旦掉落就可能碎了,很难再回到从前。”

但多数人却过度专注在工作这颗球上,任由工作压力不断累积。陈明璋比喻,1杯水的重量可能20公克,也可能500公克,但其实水的重量不重要,重点是你能拿多久?拿1分钟谁都没问题,拿1小时可能就会发抖,如果拿1天可能就要叫救护车了。但问题是,这杯水的重量和一开始一样,始终没变过。加班的工作压力亦是如此,偶一为之没关系,只要适时释放压力就好,但如果长期累积就会出问题,从“辛劳”、“苦劳”,最后变成“过劳”。

当心过劳找上门

前一阵子金融海啸,很多人失去工作,体悟到有工作是幸福的。有工作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答案见仁见智。

压力是白领阶级的克星。企业主管的压力,主要来自商场竞争,其次是创造利润。很多主管不是整天开会就是经常加班,就算没有加班,也会把工作带回家,或在休假日上班,为的就是追赶进度,和时间赛跑。

很多人好奇,自己究竟算不算过劳?陈明璋提供几项简单的检测方法:

● 一天工作超过12小时;
● 下班之后还带工作回家;
● 休闲时还想到工作;
● 与家人朋友相处时间不多;
● 努力还是不能突破业绩瓶颈。

如果这5项检测,你的答案多半是yes,最好试着放慢自己工作的步调,当心过劳找上门。

不可漠视压力征兆与警讯

非洲有一句古老的谚语:“羚羊如果被狮子追到会被杀死;狮子如果抓不到羚羊会饿死,但只要太阳一出来,不管是羚羊还是狮子,都必须赶快跑。”这句话恰可用来形容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压力。

陈明璋表示,生活中的压力主要来自“四不一没有”:不乐观、不积极、觉得工作不轻松、人际关系不佳,以及没有信心。《TIME》杂志曾提到,工作压力已成为80年代以后的流行病。有压力没关系,重要的是如何纾解压力。

纾解压力首先应认识压力的征兆与警讯,找出压力来源,学着接受自己,休息一下,不要害怕暂停工作。千万不要把压力视为弱点,不要埋在心里独自承受,要试着寻求他人协助。不要漠视压力,以为它会自动痊愈,也不要怪罪他人或环境,更不要完全停止活动,应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什么都不做,只会让你有更多时间忧虑。

奥美广告的创办人大卫奥格威有句名言:“人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快乐,因为死了以后的时间将会很长。”有些宗教透过禅修的方式,教人学习如何放下,如何释放压力,作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压力很大,也不妨寻求宗教的支持。

“三慢四快”养身之道

只要生活有目标,长寿机率就高。陈明璋归纳出“三慢四快”的长寿秘诀,四快就是:反应快、走路快、大便快、入睡快。三慢就是:吃饭速度慢一点、脾气上来慢一点、心脏跳得慢一点。想想看,乌龟每分钟心跳只有20几下,可以活几百岁,人类每分钟心跳70几下,寿命却不到百岁,似乎有其道理。

有人说,30岁以下的人重视“学历”;30~50岁的人注重“经历”;50~70岁的人在乎“病历”;70~90岁的人最爱讲“来历”;90岁以上的人最常翻“黄历”。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他特别在乎的事情,而这也正是压力的来源。

不过陈明璋强调,压力(Stressed)这个字倒过来看就是甜点(Dessert),若懂得把压力转换为动力,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各式各样的甜点,就看你怎么看待它!

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 陈明璋:压力(Stressed)这个字倒过来就是甜点(Desserts),只要能把压力转换为动力,人生就会充满各式甜点。

来源:职场情报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