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老人「蒸發」折射出日本社會問題

發表:2010-08-06 13: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幽靈壽星」問題在日本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對於這種意想不到的事情,日本政界和媒體乃至普通市民都不禁感到震驚。

上月28日,日本首次發現百歲以上的「幽靈壽星」。即,這些人在戶口本的登記上仍然活著,但家人卻不知其行蹤。從此之後,「幽靈壽星」每天象滾雪球一樣增加。截至本月5日,得到證實的「幽靈壽星」就超過60人。而且這不是政府的調查結果,而是各報社進行的分散統計,所以得出的數字各不相同。

東大阪市的事例如實說明瞭這種事件的嚴重性。東大阪市表示,對今年9月15日將滿100歲的132人的住所進行調查後發現,有18人行蹤不明。有記錄顯示,其中3人最近進了養老院,因此可以瞭解其行蹤,但其餘15人則無法找到。

這一數字在總人數中佔10%以上。但如果全國範圍內都存在這種情況,「幽靈壽星」增加了多少則無從得知。

輿論媒體質疑日本「長壽天堂」之名是否名副其實。據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9月,百歲以上老人達4.0399萬人。2000年以後的9年裡,百歲以上老人增至原來的3.5倍。但是,「幽靈壽星」風波發生後,該統計的可信度遭到嚴重質疑。《朝日新聞》5日報導說:「此次事件導致‘世界第一長壽國’的根基發生動搖。」

另外,日本作為「福利大國」的聲譽也受到質疑。至今為止確認的「幽靈壽星」中,因家人騙取高齡養老金而沒有申報死亡的情況達6例。日本媒體報導稱,其餘的情況只是沒有得到證實,但很有可能也是這樣。

據瞭解,被家人遺棄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有老人幾十年前就行蹤不明但卻沒有尋找的兒子,也有老人失去聯絡50年的女兒等,此次證實了很多這樣的事例。對此,日本人紛紛表示:「我們國家何時變成了這樣?」

人口統計體系也暴露出問題。有的人原籍戶口上註明是死亡,但實際住址的戶口上卻是健在,繼續領取養老金。負責相關業務的公務員也不明緣由。另外,還有很多當局雖然知道幾十年前行蹤不明的事實,但卻沒有改動戶口的情況。這些行蹤不明者在戶口本上繼續存在,成為100歲、110歲的長壽老人。

還有人指出,過分保護個人隱私也存在問題。此次證實事例的共同點之一就是,負責相關業務的公務員去確認生存與否時,對方一句「老人不想見」就給打發了。公務員擔心如果進一步追問會因觸犯《個人資訊保護法》而受到處罰。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並不打算對整體現狀進行調查。原因是老年人太多。政府計畫先從85歲以上養老金領取人中隨機抽取840人進行調查,而對110歲以上老人則整體進行面對面調查。這種事態給日本這個「國家形象」留下了嚴重污點。

●壽星「蒸發」事例

日本東京都杉並區警察局5日向都內所有警察局下發了協助尋找行蹤不明者的公文。失蹤者的名字是古谷房。113歲的她是東京地區最年長者。

有關資料上記載的衣著相貌如下:「身高153厘米。白頭髮,皮膚較黑。戴花鏡。戴男性手錶。」這是她的大女兒(79歲)回憶24年前,即1986年在東京銀座的蕎麥麵館見到她時的情景。大女兒是家人中最後一個見到古谷房的人。

日本警方宣布將以這一衣著相貌為根據尋找古谷房。時間是全國範圍內都開始出現壽星行蹤不明事件8天以後。

日本媒體也不斷揭發壽星「蒸發」事例。《朝日新聞》5日報導說,在長野市登記的一名110歲男子已經30多年行蹤不明。資料上記載的同住人、老人的兒子說:「30多年前去了伊豆。我覺得如果有事會聯繫我們,所以沒太在意。」戶口在千葉縣的一位103歲老奶奶也於上世紀60年代末與家人失去聯繫。她70多歲的長子說:「2005年見過一次,後來就失去了聯繫。」

戶口資料上顯示,生活在北海道岩見沢市的一位百歲老奶奶是於1978年和家人一起遷到這裡來的,但她60多年都沒有和家人住在一起。這位老人的孫子(51歲)說:「聽說奶奶在父親小時候就離開家在青森生活。」據說,他們13年前曾打聽過老人的消息,但沒有聯繫上。

壽星失蹤事件真實揭露了日本社會的家庭崩潰現象有多麼嚴重。也就是說,家人之間的關係疏遠導致老人遭到遺棄並「蒸發」。《讀賣新聞》上月實施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1%的受訪者說家人之間的連接紐帶日益鬆懈。日本首相菅直人5日指出:「社會上導致人際關係破裂的因素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也越來越松。」

来源:朝鮮日報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