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發文促民間投資 經濟需民企出錢出力(圖)

發表:2023-07-24 19: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月24日,中國發改委發布促進民間投資的文件。
7月24日,中國發改委發布促進民間投資的文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7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7月24日,中國發改委發布促進民間投資的文件。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當局又需民企出錢出力,但國進民退現象仍然存在。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發改委)7月24日公布了旨在促進、鼓勵和刺激民間投資某些基礎設施領域的文件,並表示將加強對民間項目的融資支持。

中國發改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希望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交通、水利、清潔能源、新基建、先進位造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將開放社會資本參與。聲明補充說,稍後將提供更多具體細節。

中國發改委還承諾加強對民間投資項目的金融支持。將設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每年對民間投資增速高、政策落實有力的20個城市予以支持。

聲明稱,「要充分認識改善民間投資的重要意義」,發改委努力將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

最新公告發布之際,北京當局上週承諾改善民營經濟,併發布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指導方針,當局誓言要在疫情後經濟復甦乏力的情況下讓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和中央政府網站(gov.cn)的信息,一份名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文件在7月19日發布。

文件給民營經濟定位很高:「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文件還提出,支持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不過,這份六千多字的文件,並未提出讓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控制的壟斷性行業。

過去幾週,投資者一直押注於北京當局將採取更多刺激措施來支撐經濟。在疫情後的最初反彈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已開始迅速失去動力。然而,北京當局宣布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措施卻令市場感到失望。

上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 0.2%,而國有實體投資增長8.1%,凸顯私營部門信心疲軟。

分析人士指出,中南海決策層對經濟發展的意圖:以國企控制經濟命脈,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打擊外企,以「監管」的名義利用民企。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指出,中共可能只是為了安撫民營企業家。中共並不喜歡民營經濟,希望以國企控制中國經濟。在中國經濟中,民營經濟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的穩定和可持續性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近年來,「國進民退」的現象愈發突出。中共還試圖通過限制民營企業的影響力和擴張,近幾年對滴滴出行等民營企業進行「監管」就是例證。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中的民營經濟具有「56789」的地位,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的稅收、60%的GDP(國內生產總值)、70%的技術創新成果、80%的城鎮勞動就業,還有90%的企業數量,同時還貢獻了50%以上的工業產出、50%以上的投資、50%以上的進出口總值。

《華爾街日報》7月24日報導,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們表示,光靠宏大的口號和口頭支持是不夠的。內需低迷,加上人們普遍認為北京當局仍偏愛國有企業,意味著民營企業主的信心不太可能好轉,至少短期內不會。民營企業是支撐中國經濟活力和就業的主力軍。

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經濟學家和民營企業家表示,之前三年裡嚴格的新冠防疫措施以及同時進行的監管整頓已重創了民營企業。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助理研究員、瑞銀(UBS)前首席經濟學家George Magnus說,中國網際網路和教培行業最近遭遇的大清洗讓企業家們心生警惕,生怕不小心與中國共產黨的社會目標發生衝突。

「(中共)對民營企業的總體態度仍然是,它們要服從於國家利益,」他說。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