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和水災 變害為利是古往今來人們的理想(圖)

作者:魏京生 發表:2023-08-04 0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門
2023 年 7 月 31 日,北京門頭溝區暴雨過後,永定河被洪水淹沒的景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4日訊】人類自古就和水災作鬥爭,變害為利是古往今來人們的理想。這裡邊有兩個概念,最早出現的是利益,簡單說就是水利灌溉。有記載最早的是蘇美爾人的水利設施,灌溉農田,造福社會,使得遠古的蘇美爾人很快就富強起來。

中國先秦時代就有了很多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靈渠等等至今仍然在使用。經過了幾千年的進步,現在的工程能力是古代不能比的,現代的氣候觀測也是古代不能比的。預測豐水年和缺水年的準確性,更是古人不能比的。怎麼反而中國的水災倒比古代還嚴重了呢?

1975年河南舞陽水災,水庫垮壩淹了淮河流域幾十個縣。最近的華北水災又淹了大片土地,幾十個城鎮危機。人民流離失所,財產損失嚴重。人們不禁要問,那麼多年興修水利,建了那麼多水庫水渠,怎麼水災反倒更嚴重了呢?沒錯,已經暴雨成災了,水庫還要放水泄洪,淹沒中小城市以保大城市,難道只有大城市的人命是人命嗎?

專家學者們對此有很多的研究和評論,但都不如大人物們的私心更重要。中國的水災反而加重,我認為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主要還是指導思想,或者說目的出了問題。水庫這個新技術的出現,新的運作方式不正確,是導致水災加重的根本原因。水庫不是從時間線上調節水量的容器,主要成了發電賺錢的工具。結果發的那些電不足以補償水災的損失,得不償失。

但是官方的賬不是這麼算的。發電賺的錢是政府的錢,水災損失的是老百姓的生命財產,發點兒救災款給各級官吏們貪污就過去了。老百姓的損失誰在乎呀?老百姓喊冤由誰來管呀?當然,可以去找那個當擺設的信訪局。

這就是指導思想的問題。自從水利工程可以發電賺錢之後,整個指導思想和制度就都變了味了。乾旱季節水庫蓄水,以致河流乾枯,湖泊見底。暴雨季節水庫放水泄洪,加重水災,人或為魚鱉。因為發電有指標,而水位升高,每一立方米水的發電量就增加。於是水利幹部們就有獎金,政府就有收入。

難道就沒辦法了嗎?有辦法而且很簡單,那就是改變指導思想和制度。防災為主,灌溉第二,發電為輔。也就是在每年的春季需要灌溉的時候盡量放水灌溉。放空庫容準備雨季防災。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灌溉面積,增加農業收入。放空的庫容可以有效調節雨季的水流量,防止或者減輕水災。

兩方面變害為利,只是減少了發電量。全社會得利只是減少了官員們的收入,這才是自古以來興修水利的本來宗旨。沒那麼複雜也很簡單有效,何樂而不為呢?只是百姓樂官家不樂,在官本位的專制政權管理之下,就不好辦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興修和管理水利設施的資金,誰來負擔。共產黨時代,水利工程一大半是由老百姓無償付出,政府出少量資金。趙紫陽時代甚至改為由老百姓事後交水費負擔。現在更上一層樓,連自然水流都要農民付錢。這種敲骨吸髓的做法,還說是什麼大興農業,退林還耕。真是腦子進水了。

中國古代朝廷稅收很低,一般都是三十稅一,有時還減免。全國財政收入不過每年幾千萬兩白銀,還要拿出幾十甚至幾百萬兩的白銀用於水利工程。自古以來水利就是國家工程,國家出錢,從稅收裡補齊。現在難道稅收就只能用來養官員,搞些形象工程嗎?

興修水庫這種現代化的手段,用好了是水利,用壞了就是製造水災。大家看我說的是不是這個道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